全盘否定石墨烯在锂电中的应用前景
近期,在石墨烯应用于锂电领域,出现了石墨烯无用论的观点和看法。究其根本是利用新材料崭露头角到大规模应用的时间差,传统锂电材料行业在对新材料进行抑制与打压。
亚化咨询认为不应全盘否认石墨烯在锂电的应用前景,哪怕只能提升电池性能的3%-5%,仍然值得研究。石墨烯未来有成本大幅下降的可能性,用于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将具备性价比。
2015年底,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新材料将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而石墨烯正是新材料领域的重点发展对象。
与此同时,由于政策、补贴和资金等一系列因素的支持,以及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突破了临界点,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及锂离子电池产业链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5年各类EV和PHEV总产量超过30万台,带来了超过15GWh的动力电池需求量。
在此背景下,石墨烯作为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材料,其在锂离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就非常受人关注。以至于诸如《西班牙研发石墨烯电池8分钟将电动汽车充满电》、《韩国研发新型石墨烯电池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短至16秒》这种夸大其辞的新闻让非专业人士充满困惑。作为光伏和锂电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亚化咨询下面将从石墨烯定义、生产方法、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等方面为读者理清概念,去伪存真。
维基百科对石墨烯的定义: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具有最大强度、弹性、最强导电导热性能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几乎完全透明。
百度百科对石墨烯微片的定义:石墨烯微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是指碳层数多于10层、厚度在5-100纳米范围内的超薄的石墨烯层状堆积体。
因此,石墨烯厚度只有一层碳原子,而石墨烯微片的碳层数多于10层。石墨烯微片不等于石墨烯,它的性能与真正意义上的石墨烯相差甚远。石墨烯是以面积来度量的,以千克乃至吨来度量产量的是石墨烯微片。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和投资者不应混淆这两个概念。
石墨烯的主要生产方法有: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氧化-还原法、溶剂剥离法等。
大部分中国企业采用的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是由天然石墨经强酸氧化生成氧化石墨,经过超声分散制备成氧化石墨烯,然后加入还原剂后得到石墨烯。但该方法制备的石墨烯一般是多层石墨烯或者石墨微晶。
郴州博太超细石墨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的是溶剂剥离制备石墨烯方法,中试线已经在试运营,生产原料来自鲁塘高品位微晶石墨原矿。此方法的原理是将少量的石墨分散于溶剂中,形成低浓度的分散液,利用超声波的作用破坏石墨层间的范德华力,此时溶剂可以插入石墨层间,进行层层剥离,制备出石墨烯。此方法不会像氧化-还原法那样破坏石墨烯的结构,可以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在氮甲基吡咯烷酮中石墨烯的产率最高(大约为8%),电导率为6500S/m。研究发现高定向热裂解石墨、热膨胀石墨和微晶人造石墨适合用于溶剂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溶剂剥离法可以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整个液相剥离的过程没有在石墨烯的表面引入任何缺陷,为其在微电子学、多功能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锂电行业对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亚化咨询根据公开文献资料整理如下。
石墨烯用于锂电正极材料:1. 石墨烯对改善磷酸铁锂电池倍率性能的研究;2. 与磷酸锰锂和磷酸钒锂复合提高循环性能的研究。
石墨烯用于锂电负极材料:1. 石墨烯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2. 石墨烯/SnO2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烯/Si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烯与Fe2O3、TiO2、Co3O4等复合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3. 负极导电添加剂。
无论是石墨烯改性正极材料还是与硅基、锡基材料以及过渡金属化合物形成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结论表明石墨烯的加入可改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提升幅度有限。另一方面,从商用角度来看,考虑材料成本、加工工艺、批次稳定性等因素,石墨烯大规模应用于锂电充满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