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究竟是哪些关键材料制约燃料电池的发展?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0 13:10    点击量: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断输入燃料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燃料通常为甲醇、乙醇、纯氢气、天然气及汽油等。
 
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以氢氧为燃料的电池最常见,通过特殊催化剂使燃料与氧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这一过程的燃料廉价,化学反应不存在危险,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很多,生成的产物水无害,是一种低污染性的能源 [5],这是现今其他动力来源望尘莫及的。目前,计算机和汽车企业开始着力于开发燃料电池以替代传统的电池电源,汽车领域中燃料电池的应用,已成为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一种能量转化装置,燃料电池是按照原电池工作原理,直接将燃料和氧化剂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反应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
 
燃料电池主要由阳极、阴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 4 部分组成,其阳极和阴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阳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阴极并与氧化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阳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排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从外表上看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
 
其中,阴阳极不仅可以传导电子,还能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为便于反应气体的通入和产物的排出,两极往往采用多孔结构。电解质则主要起到传递离子和分离燃料气、氧化气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为致密结构。
 
燃料电池作为一个转换装置,仅仅是将存储于燃料物质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7]。从原则上讲,只要接连不断地供给化学燃料,燃料电池就可以持续不断的发电,这是继核电、水力、火力之后的第 4 代发电技术。
 
燃料电池成为国内外企业的关注热点,这主要是源于它自身的优点:
 
能量转化效率高;
燃料选择范围广;
清洁、污染少;
噪声低;
比能量高、可靠性强;
负荷响应快,具有超强的适用能力。
尽管燃料电池拥有如此多吸引人的优势,可它在运行推广过程中仍然有一些不足,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9]:
 
成本较高;
功率密度仍需提高;
燃料的存储;
对于环境毒性比较敏感;
有限的工作温度兼容性。
目前,应用得较多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近些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和能量密度、体积重量小、启动速度最快、运行安全可靠、应用最为广泛等优点,特别是在汽车方面应用较为深广,PEMFC 是正在开发的商用燃料电池。
 
而最早参与实际应用的燃料电池是碱性燃料电池(AFC),在 Apollo 飞船中应用的 AFC 不仅为飞船提供了动力,还为宇航员提供了饮用水。其电解质主要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水溶液,可以使用较为廉价的催化剂如铁、镍、银及一些金属氧化物代替贵金属催化剂(铂等),因此材料成本较低。
 
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从本质上说,PEMFC 是电解水的一个「逆」装置。电解水过程是利用外加电源使水发生电解,从而产生氢和氧;然而,燃料电池则是氢和氧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水,同时生产出电的过程。所以燃料电池的结构特征与电解水装置是如出一辙的,它主要由阳极、阴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组成。
 
PEMFC 中阳极为氢电极,阴极为氧电极,阴阳极都含有一定量用来加速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两极之间以质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
 
当氢气与氧气分别通入阳极和阴极时,进入阳极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离化成氢离子和电子:
 
电子经外电路转移到阴极,氢离子则经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阴极的氧气与氢离子及电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其中产生的水不会稀释电解质,却是随着尾气通过电极排出。
 
因此,PEMFC 的电化学反应为
 
2.2 PEMFC关键部件
 
质子交换膜的关键部件:质子交换膜(CEM)、电催化剂和双极板。
 
1)质子交换膜
 
PEMFC 以 CEM 为电解质,作为其核心部件,CEM 需具备好的稳定性、优异的抗电化学氧化性、高的机械性能和电导率等特征,应用较多的就是杜邦公司生产的商业化全氟磺酸膜(Nafion 膜)。多种聚合物材料包括聚醚砜(PES)、聚醚酮(PEK)、聚苯并咪唑(PBI)、聚酰亚胺(PI)、聚亚苯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磷腈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可作为 CEM 的主链。此外,已证实聚合物离聚物结构的变化明显影响着 CEM 的总体性能。许多文献报道过主链 CEM,嵌段 CEM,侧链型 CEM,梳型 CEM 和致密官能化 CEM。
 
增强 CEM 的阳离子电导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在膜基质中构建相互连接的阳离子导电通道。官能化链段和未官能化链段之间的亲水/疏水区分导致纳米级的相分离。CEM 最初是从主链结构开发的,其中阳离子基团直接连接到没有间隔基的聚合物主链上。这种类型的 CEM 主要通过化学稳定的主链的后磺化或磺化单体的共聚制备。聚缩合是通过亲核机制实现芳族 CEM 的共聚反应,除了亲核机制,徐铜文等 [10] 探索了通过亲电机制的一条简易路线,以获得磺化聚合物。将二芳烃单体和二羧酸酸性单体在温和条件下的聚酰化,通过一步醚化以高产率合成磺化芳族 PEK。此外,通过提供另一种 3, 3', 4, 4'-四氨基单体,PEK/PBI 的共聚物可以通过聚酰化反应在一锅中合成 [11]。
 
嵌段聚合物 CEM 可以分为 2 类:(1)典型的嵌段聚合物由具有不同组成的 2 个或 3 个链段组成;(2)少数亲水和疏水链段交替排列以构建多嵌段聚合物。前者可以通过由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的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 [12],也可以通过芳族单体的可控缩聚实现。李南文课题组首先报道了通过利用封端在聚亚芳基醚砜(PAES)上的单酚盐封端的聚苯基氧化物(PPO)低聚物制备芳族 ABS 三嵌段共聚物 [13]。
 
受 Nafion 膜结构的启发,制备侧链型 CEMs 以改善磺酸基团的移动性,其对于构建明确的相分离微观形态是至关重要的。在聚合物主链上引入侧链的常规方法是使酚基与 1,3-丙磺酸内酯,1, 4-丁烷磺内酯或 6-溴己基磺酸钠反应。徐铜文等 [14] 报道了侧链型预磺化单体通过聚酰化反应的聚合。
 
促进微相分离的另一种有效方法是将具有致密聚集的阳离子基团的各种单体引入聚合物主链。另外,CEM 需要足够的机械和尺寸稳定性。交联则是改善这些性能的最佳策略,交联 CEM 可以通过加热容易地实现。磺酸基团可以在高温 100℃ 下与芳族化合物的活化氢原子的缩合反应。此外,磺酸基团与苯并咪唑环 [15]、咪唑环 [16]、吡啶鎓环 [17] 的酸碱交联也可有助于改善 CEM 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