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导致电池发生热失控的因素有哪些?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28 09:16    点击量:
在电池滥用安全方面,GB/T 31485规定的测试项目包括过放、过充、加热、挤压、针刺等。目前该标准正在修订当中,征求意见稿已在工信部网站发布,预计不久就能看到正式的文本。但值得指出的是,电池安全标准仅是市场准入条件,即使通过了标准中规定的所有测试项也不意味着电池就一定安全。何况在实际安全认证中不少企业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用特殊的样品通过测试认证。由于电池包含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多种组分,且各个企业电池化学体系设计、机械设计、工艺等不尽相同,不用测试失效机理不同,使得评估电池安全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如图2所示,不同测试条件下电池的放热量存在显著差异,可能造成的危害也会不同。
(1)LFP
LFP是磷酸盐锂电池LiMPO4的一种,橄榄石结构,其中的M可以是任何金属,包括 Fe、Co、Mn、Ti等。对于橄榄石结构的化合物而言,可以用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并非只有LFP。据目前所知,与LFP相同皆为橄榄石结构的正极材料还有Li1-xMFePO4、LiFePO4・MO等。LFP理论能量密度170 mAh/g,电压平台3.45 V,具备高放电功率、快充、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同时拥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996年日本的NTT首次揭露 AyMPO4(A为碱金属,M为Co、Fe两者之组合:LiFeCoPO4)的橄榄石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1997年美国德州大学John. B. Goodenough团队也报导了LiFePO4的可逆性地迁入脱出锂的特性[3]。
 
LFP分子中锂为正一价,中心金属铁为正二价,磷酸根为负三价,中心金属铁与周围的六个氧形成FeO6八面体,而磷酸根中的磷与四个氧原子形成以磷为中心共边的PO4四面体,借由铁的FeO6八面体和磷的PO4四面体所构成的空间骨架,共同交替形成Z字型的链状结构,锂离子则占据共边的空间骨架中所构成的八面体位置。该结构在结晶学的对称分类上属于斜方晶系中的Pmnb空间群,单位晶格常数为a=6.008 Å,b=10.334 Å,c=4.693 Å,单位晶格的体积为291.4 Å3。由于结构中的磷酸基对整个材料的框架具有稳定的作用,使得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2)NCM]
 
三元层状材料NCM (LiNixCoyMnzO2, x+y+z =1)可以认为是LiCoO2、LiMnO2和LiNiO2三种材料的混合(图4)。一般认为提高Ni含量有助于提高材料能量密度,Co元素有助于提高倍率性能和材料导电性,而Mn元素的引入有利于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三种材料中只有LiCoO2得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目前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3C消费类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几乎都是LiCoO2,因为其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和较好的循环寿命。但用在动力电池领域,LiCoO2缺点明显:(1)金属Co价格昂贵,电动汽车需要使用大量的动力电池,成本上难以接受;(2)能量密度相对较低;(3)循环性能有待提高。根据Ni、Co、Mn三种元素的不同配比,目前已经商业化应用的三元材料有NCM111、NCM523、NCM622和NCM811,各材料的相关性质详见图5。2016年比利时优美科(Umicore)和德国巴斯夫(BASF)、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ANL)围绕NCM爆发专利大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