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技术壁垒、加氢站建设仍是制约燃料电池发展的主要因素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28 12:01    点击量:
燃料电池要得到发展,提高功率密度是必须攻克的难关。万钢表示:“燃料电池的电堆功率密度已经超过了2公斤/升,双极板的研发和批量化也取得了技术进展。动力系统和集成技术进展迅速,研发的70兆帕车载高压供氢系统以及70兆帕的氢气罐的标准也正在形成的过程当中,可能不久就会公布。”
 
研究机构在推动氢燃料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1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源研究方面,实现了化学电源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两者兼得,该所团队创新性地设计并构筑了一种基于赝电容材料聚苯胺和电催化材料Pt/C(阴极)或PtRu/C(阳极)的新型双效电极,借此构建了原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源。
 
此外,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2018年7月攻克了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的产业化难题,而价格仅为同类进口产品的一半。此前,催化剂的使用一直依赖高成本进口,而催化剂则是能让氢燃料电池提供电能的关键材料,因此一直制约了我国氢能产业的自主发展。
 
目前,该催化剂系列化产品已应用在中科院、高校和多家燃料电池公司的燃料电池电堆中。已建成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线,产能达到1200g/天规模, 可满足60台燃料电池客车使用,预计今年我国燃料电池电堆的生产能力将达40万千瓦。
 
企业们也积极投身于燃料电池的研发之中。
 
11月13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潍柴动力(香港)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认购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19.9%股份,并组建了合资公司。双方将一同开发下一代氢燃料电池产品,快速实现相关领先技术在中国商业化和工程化落地。
 
另一电池企业——猛狮科技,也与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能源材料研究中心联合建设了康奈尔大学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中国),双方将共同发力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研究,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尽快产业化。
 
此外,雄韬股份旗下雄韬氢雄年产10万套燃料电池系统一期工程在2018年9月18日也正式在大同投产,山西省也迎来省内首条燃料电池发动机产线。在研发方面,雄韬氢雄规划建设武汉市氢能技术研究中心,设立技术转移及产业化中心,孵化氢气系统、空气系统、电控系统等辅助系统关键零部件技术。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