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国内整车企业在动力电池的领域及发展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5-29 10:26
点击量:次
数据显示,2018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约13.6万辆,同比增长84%;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5.93GWh,同比增长103%。其中,装机总电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约5.17GWh,占整体的87%。2018年1~10月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4.72GWh,同比增长97%。
从电池企业来看:10月份宁德时代排名第一,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49GWh,占总装机量的41.9%;比亚迪排名第二,装机量为1.32GWh,占比22.27%,合肥国轩高科排名第三,装机量为0.28GWh,占比4.74%。整体来看,2018年1~10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企业方面,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巨头主导市场,两家企业装机量之和占据10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的64.16%。其他如:国能电池、力神、万向、远东福斯特、亿纬锂能、天津捷威、鹏辉能源、中航锂电、微宏动力等企业动力电池装机量成绩也均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除比亚迪外,装机量排名前十企业均属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可以说,比亚迪是国内唯一自主掌握动力电池的车企。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一款车型将拥有怎样的市场竞争力。随着补贴逐步降低,掌握动力电池的车企无疑具备更优的成本管控能力和竞争优势。
2018年以来,吉利、东风汽车、江淮等主机厂除努力发展新能源整车外,开始布局动力电池领域。一边是主机厂争相建电池厂,动力电池迎来整零博弈;另一边企业各种合资合作联合布局,跨界融合成趋势。
从各车企发布的规划来看,选择单独建厂的企业,目前以生产电池包为主,而非生产电芯。大众集团自建电池工厂目前也多为电池包工厂。大部分新能源企业开始把电池包生产作为除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之外必备的第五大工艺。尤其很多新造车势力,都把电池包作为其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但电芯仍是来自于专业的电池供应商。
1、车企自建动力电池工厂
2015年11月18日,吉利汽车发布“蓝色吉利行动”新能源战略,计划到2020年产销量200万辆,其中新能源产品占比达到90%的目标;同时,还要实现2020年百公里5L平均油耗限值的目标。近年来,吉利汽车坚持多元化发展,除扩建新能源整车工厂外,还在深耕动力电池领域。2016年4月1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金华动力电池总成项目开工。该基地规划投资20.5亿元,设计新能源动力电池年产能为150万千瓦时。项目建成并达产后,每年可满足8万台纯电动轿车使用。2017年4月,吉利全资收购LG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LG还将帮助吉利集团旗下高端品牌(含沃尔沃)继续升级电池技术。
目前,吉利现有的几款新能源车型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se等所搭载的动力电池主要来自宁德时代,但新能源主力车型——博瑞GE电芯虽然是由宁德时代提供,但集成和电池包却是由吉利控股旗下专门从事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开发、制造、销售的子公司——威睿电动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简称“威睿公司”)承担。威睿公司除向博瑞GE提供电池包外,还将为帝豪GLPHEV等更多车型提供电池包服务。除威睿苏州公司,吉利汽车还成立了威睿宁波公司。
2018年3月12日在杭州湾规划建设了50万套电池包项目,计划于2018年12月建成。
2018年7月3日,钱江摩托发布公告称吉利商用车公司将向钱江摩托子公司钱江锂电采购动力电池系统。2016年吉利入股钱江摩托,并成为其控股股东。
2018年9月17日消息,吉利通过旗下子公司,注资5,000万元在武汉设立湖北吉利衡远新能源科技公司,布局动力电池领域。湖北的新公司未来将成为吉利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重要生产基地。新工厂选址在新滩经合区二期用地,项目总投资80亿元,建设电池及模组生产线和研发中心、物流配选中心等。项目分两期实施建设,计划2018年完成选址和前期工作,2020年建成投产。
在湖北荆州斥资80亿元建电池项目,进一步保证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供给。从威睿到衡远再到钱江锂电,吉利的电池布局已经在旗下各个板块领域展开,随着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同步推进,吉利汽车的动力电池布局也逐渐变得清晰可见。
2017年12月,宝能集团收购观致汽车51%股份,正式进军造车行列。近日,宝能集团又成立新公司,开始涉足动力电池领域。2018年11月19日,深圳鸿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鸿鹏新能源”)成立。鸿鹏新能源注册资本30亿元,宝能集团认缴金额29.7亿元,占股比99%;宝能集团旗下的深圳宝能物流有限公司认缴金额0.3亿元,占股比1%。鸿鹏新能源的经营范围包括: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废旧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及可充电电池包、风光电储能系统及相关设备仪器、超大容量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的技术研发,以及锂电池及相关产品的技术服务、性能测试及技术咨询等。国外企业方面,宝马已经于2017年正式运营其位于中国沈阳的华晨宝马沈阳动力电池中心;戴姆勒集团2017年宣布计划于2019年前在全球三大洲建设5座电池工厂,其中,2座位于美国,1座位于中国,1座在泰国;特斯拉5月份宣布将在中国建第二座超级电池工厂。大众集团也正考虑自建工厂生产固态电池。
10月29日消息,宝马集团位于德国丁格芬电池厂将为纯电动MINI车型供应电池。2019年11月左右,纯电动MINI车型将在南英格兰的牛津投产。近两年,宝马不断加码对动力电池的投入,2017年10月底开工建设年产能3.3万套的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截至目前,宝马拥有德国丁格芬、兰茨胡特和中国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三个完整的动力电池中心。
2018年8月3日消息,大众集团正考虑生产固态电池,或将在2024年或2025年进行批量化生产。大众一方面与宁德时代签下巨额订单保证电动化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正筹划自己生产固态电池,以此来摆脱宁德时代的束缚和依赖。大众汽车集团制定了电气化Roadmap E框架,大众品牌计划到2025年推出50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到2025年,该集团每年需要150 GWh以上的电池容量才能装备其电动车队,相当于至少4个电池“超级工厂”的年产能。
戴姆勒计划于2022年之前发布10款全电动汽车。2018年7月,戴姆勒宣布在德国建设第二家电池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计划在2019年前建设5家电池厂,其中一家位于中国。
10月6日,戴姆勒表示将在美国塔斯卡卢萨兴建电池厂。未来,戴姆勒的电池生产网络由分布在德国卡门茨、德国斯图加特-下图克海姆、德国辛德芬根、中国北京、泰国曼谷和美国塔斯卡卢萨的8家工厂组成。初始阶段生产的电池供本地生产使用,后期可能用于出口。
2018年4月8日,丰田子公司Primearth EV Energy公司宣布,将在中国江苏省新建混合动力车(HV)用镍氢电池模块工厂。投资额约为160亿日元,预定2020年上半年投入运行。2018年5月24日,丰田宣布计划建造一个工厂用于生产氢燃料电池堆。该工厂将建在丰田市的Honsha工厂所在地,靠近丰田全球总部。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总成是由“电池系统+驱动系统+电控”组成的大三电系统,电池的成本占比近50%,动力电池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在补贴退坡与“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下,整车企业对动力电池的“掌控欲”也愈发强烈。从技术上来说,整车企业自行研发动力电池或与电池企业联动开发,能让电池和整车的匹配性变得更好。从长远来看,自建/合资成立电池落地项目或许要比与供应商合作更有利于控制成本。
今年以来,整车企业储备动力电池、与动力电池企业合资、自建Pack厂、自建电池研发中心等事例越来越多。在动力电池降成本、竞争激烈、标准化制造以及补贴退坡等的大环境下,无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主机厂自建/与电池厂战略合作将成必然发展趋势。现阶段,欧美日韩企业都争取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方面,如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实现产业化突破而取得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动力电池巨头与主机厂加紧产业链布局的时候,国内企业更要通过巩固技术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