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特斯拉电池续航能力强而循环寿命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6-20 11:24    点击量:
目前业内对电池的主要关注点是,要降低电池的成本,提高电池的容量,同时又希望电池的寿命不要降低太多,能够满足消费者日常的使用。听上去十分有理想。
 
如果你看到电池某一方面的性能特别强,你一定要反思一下,它付出的代价到底是什么。
 
在动力电池的性能上,我们目前最看重的是能量密度和寿命,其次就是充放电的速度和对温度的响应。能量密度提高,通常的代价是电池的循环寿命会变差,充放电速度也会变差。
 
比如说,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比起来,特斯拉的电池的确能量密度更高,但是它的循环寿命和磷酸铁锂却有两倍左右的差距。
 
特斯拉 18650 和宝马 i3 电池的循环寿命对比
 
等等。特斯拉不是续航里程高,电池能量密度高,可以慢充也可以快充,同时衰减得也很慢吗。
 
你看图中的这条曲线,在行驶 20 万公里之后,特斯拉的续航里程还能保持在初始续航里程的 90% 到 95% 之间。这是来自 286 位 Model S 车主的统计数据。在图中,车主用他们可计量的单位「续航里程」来评估电池的衰减情况。
 
这个没有问题。只是,续航里程代表的是在一次充放电过程中车辆所能行驶的距离。而循环寿命代表的是在一个电池有效的生命周期里,可以充放电多少次。
 
我们来做一个粗略的数学题。同样跑 20 万公里,特斯拉充放电一次跑 500 公里,跑完全程需要充放电 400 次。其他电动车充放电一次跑 200 公里,跑完全程需要充放电 1000 次。
 
简单说,就是电池生命周期总续航 = 单次续航里程 ✖️ 循环寿命。也就是说,尽管特斯拉电池的循环寿命并没有那么优秀,但是它一次充放电可以跑的续航里程高,则在电池生命周期里,特斯拉能跑的总续航里程是可以比对手更高的。
 
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是,特斯拉的电池不易于衰减这件事被车主们广为称道。但是,这并不代表特斯拉电池的循环寿命更高。
 
电池结构是参透循环寿命的关键问题
 
电池的循环寿命是怎么被影响的呢?首先,我们来看电池是怎么充放电的。
 
锂离子电池的放电过程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运动过程。从学术上来说,锂离子主要做两个运动,一个叫嵌入,一个叫脱出。
 
锂离子是嵌在电池结构中的,在每次运动过程中,锂离子都要从原来的结构中脱身,跑到另外一边。张华打了个比方,这有点像你从一个房间搬运一堆东西到另一个房间。
 
不管是放电还是充电,锂离子都是从电池的一极跑到另外一极。
 
对电池寿命的认识,要建立在对电池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在充放电过程中,每一次参与运动的锂离子越少,对结构的破坏越小。每一次参与运动的锂离子跑得越慢,对结构的破坏也越小。如果锂离子跑得差不多了,还要持续从里面抽取锂离子,对电池就会有损伤。
 
结构越不稳定,被破坏得越多,循环寿命自然就会变差。所以,我们通常强调,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要浅充浅放,不要挑战电池的「极限」。
 
其次,我们来关心材料。不同的电极材料有不同的电池结构。我们通过改变电极的材料比例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时候,电池的循环寿命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特斯拉的 NCA 电池就比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更差。
 
而特斯拉在 21700 电池上应用硅碳负极,硅加得越多,电池结构越容易被破坏,循环寿命就越容易受到影响。电极材料对寿命的影响,也建立在电池结构上。
 
最后,温度也是一样。零度以下的低温也会对电池的结构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是永久损伤。
 
因此,充放电过程(深度/速度)、电池材料以及温度这三个因素,都可以通过对电池结构的影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可以理解一下电池管理系统的作用。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电池在性能和寿命上的稳定。所以,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做两件事,一个管理内部环境与外界的交互,也就是管理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一个管理外部环境与电池的交互,也就是温度(热)管理。
 
有人说,车辆上表显数据显示电池消耗为 0 了,但是车还能再跑一会儿,这也是防止电池放电深度过高的一种管理。
 
大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更任性一点
 
那电池究竟充放电多少比较合适呢?
 
我们来认识三个词。一个是 SoC(State of Capacity),表示电池的当前容量。一个是 DoD(Depth of Discharge),表示电池放电的深度。还有一个是 C(Current),表示电池充放电的倍率。
 
深度和速度,是充放电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SoC 和 DoD
 
首先来看深度。
 
电池放电的深度是跟整个电池的容量有关的。比如说特斯拉的电池是 90 度电,其他电动车 45 度电。同样开百公里 5 秒,特斯拉用了 0.1% 的电池容量,其他电动车用了 0.2% 的电池容量,对电池的伤害程度是不同的。
 
放电深度对循环寿命的影响,来源: Stephen Grinwis ;也就是说,深度考察的不是绝对数值,而是容量比例。大电池在这里占了一定的优势。
 
而在速度上,充放电的倍率越高,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循环寿命也会越短。在同一辆车上,迅速地启动,和缓慢地启动,对电池的消耗是不一样的,损伤也是不一样的。快速加速,相当于电池快速地放电。
 
那我们期待的快速充电对电池是不是有损耗呢?肯定有,但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是,这个损耗有多大。
 
如果一般充电桩慢充的循环寿命是 700 次,相匹配的快充的循环寿命是 500 次,对正常用车影响不会特别大。如果慢充的循环寿命是 700 次,快充的循环寿命是 100 次,那强推快充就没有太大意义了。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用充 Macbook 的电源去充 iPhone 的原因。
 
而谈到不同的车型,由于特斯拉电池大,在同样的加速度下,电流更小,相当于是一次慢放过程。从慢放的角度来说,电池衰减得更慢。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把电池的充放电速度提升 25% 。那么特斯拉的 25% 增速是 0.1% 的 25% ,其他电动车的 25% 增速是 0.2% 的 25% ,结果是不同的。
 
在驾驶过程中,同样一次充放电过程,特斯拉消耗的电池容量比例低,进而降低了循环寿命的负面影响。所以说,特斯拉用大电池,弥补了循环寿命的缺点。尽管特斯拉电池可用的次数少,但是它跑得远啊。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特斯拉循环寿命不高,但是用户在感知上认为特斯拉的电池是足够使用的。
 
这就是在和张华交流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看上去特斯拉所采用的 NCA 电池有很多短板,然而特斯拉通过电芯数量的堆积克服了电池性能上的短板。我们以为做的是加法,但这却不是你以为的那种简单的加法。
 
当然,张华并不推崇盲目提高电池续航,牺牲电池其他性能的做法。毕竟,电池续航数字是最容易被评估的,而对电池的其他性能则需要车主们付出大量时间才能体验到。
 
只是,在目前的充电环境下,在撬动车主对电动车的兴趣下,续航是一个无法避开的问题。除非,我们要探索其他的新能源,这个话题下次可以继续聊。
 
最后,张华的建议是,电池的充放电深度通常在 20% 到 80% 之间比较好。
 
特斯拉的粉丝一直坚定地认为,特斯拉的技术水平是遥遥领先的(不对,这个词现在已经不能随便用了)。
 
传统企业的工程师出来反驳,特斯拉并没有你们以为的那么牛。粉丝不服,那你们的续航怎么没有超过特斯拉?工程师不想解释,却在私下嘀咕,我们的能量密度也很高,只是成本太高没人用而已。
 
工程师觉得粉丝啥也不懂,粉丝觉得工程师都是老顽固。两个群体就这么互相标签化,离多维度地还原事情的本质这件事越来越远。两边的对立常常让我困惑,为什么不能好好交流呢。
 
越来越多的人问我这个问题,特斯拉的电池续航能力到底有多强。三言两语说不清,不如尝试着写一写吧。当然,我并不是专业工程师,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在试着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界定一下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梳理几个基础概念。
 
1、车辆续航除了跟电池有关以外,还跟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有关。由于后者的问题比较复杂,今天主要来谈电池。
 
2、电池最重要的性能参数是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有体积能量密度(Wh/L),也有质量能量密度(Wh/kg)。我们在电池上更多谈论的是质量能量密度(Wh/kg),它决定了单位重量的电池所储存能量的大小。
 
3、电池的能量密度常常指向两个不同的数据,一个是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一个是电芯的能量密度。
 
电芯(Cell)是一个电池系统的最小单元,也有人描述为单体电池。你理解为单节电池就行,比如说,一节五号电池。M 个电芯组成一个模组(Module),N 个模组组成一个电池包(Pack),这就是车用动力电池的基本结构。也有人直接把电池包叫做电池组。
 
Nissan Leaf 使用的是软包电池,从上到下依次为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公式,电池包 = N·模组 = N·(M·电芯)。
 
4、由于电池包关系到电池最终的形状和车辆布置,大部分厂家会选择采购电芯,自己来做电池系统。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和电芯选型有关,比如圆柱电池因为单个电芯容量小,电池系统结构复杂,在单个电芯能量密度占优势的前提下,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相对会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