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锂电池容易爆炸吗?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锂电池爆炸?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6-26 10:46    点击量:
日常生活中,锂电池几乎随处可见,大到电动汽车,小到电脑主板电池,到一些由于锂电池而引起的各种安全事故,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锂电池产生的爆炸、起火等现象。电池内部的设计还是存在一点缺陷的,当电池在充满电状态下,在存在缺陷处,电池温度上升、能量过剩,于是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电池内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自燃或爆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选择较好的电芯,如聚合物锂电池。 智能手机、笔记本、充电宝以及类似的电子产品设备,出现的问题源于充电器或者锂电池。
得康多功能锂电池充放电容量检测分容老化测试均衡仪“DT50W-16”,采用16通道,每一通道均为独立运行主板,配置5V10A,电池组可在不拆包情况下隔离测试,操作简单轻松上手,行业性价比最高、五星级技术指导、终生售后服务。
了解更多产品详情可淘宝或阿里巴巴搜索“得康DT50W”,关注唯一官方店铺“杭州得康总部工厂店”;也可后台留言或微信咨询“hfk20110118”
 
现在可充电电池在狭小的空间内存储了大量电能。在电池按预想的模式运行时候,以受控的方式缓慢输出电力,如果某个原因导致电力迅速释放(比如说人为的短路),就会存在爆炸或者起火的风险。我曾经看到电池起过几次火,有些是故意的(做锂电池机械性能就会故意破坏),有些是意料之外的。
锂电池爆容易爆炸吗?真正引起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锂电池行业从业者,我认为有很多原因导致电池起火或者爆炸:
  
1、设计时正极过量,或者涂布不均,运输过程中振动导致极片错位,充电时有锂枝晶出现。
  
2、运输过程中振动导致极片错位,导致电极膨胀时通过壳体或连接片发生短路。
  
3、毛刺和粉尘,振动和膨胀造成隔膜短路。
 
4、隔膜不良。
 
5、点焊镍带时电流过大,将内部外层隔膜损伤或增加金属粉尘。
 
6、运输过程电压和温度造成SEI层的不稳定。
  
7、充电过充。电芯过充电时,正极的锂过度放出会使正极的结构发生变化,而放出的锂过多也容易无法插入负极中,也容易造成负极表面析锂,而且,当电压达到4.5V以上时,电解液会分解生产大量的气体
 
8、水分过高。水份可以和电芯中的电解液反应,生产气体,充电时,可以和生成的锂反应,生成氧化锂,使电芯的容量损失,易使电芯过充而生成气体,水份的分解电压较低,充电时很容易分解生成气体,当这一系列生成的气体会使电芯的内部压力增大,当电芯的外壳无法承受时,电芯就会爆炸。
 
9、负极容量不足。 当正极部位对面的负极部位容量不足,或是根本没有容量时,充电时所产生的部分或全部的锂就无法插入负极石墨的间层结构中,会析在负极的表面,形成突起状“枝晶”,而下一次充电时,这个突起部分更容易造成锂的析出,经过几十至上百次的循环充放电后,“枝晶”会长大,最后会刺穿隔膜纸,使内部产生短路。
 
10、内部短路。由于内部产生短路现象,电芯大电流放电,产生大量的热,烧坏隔膜,而造成更大的短路现象,这样电芯就会产生高温,使电解液分解成气体,造成内部压力过大,当电芯的外壳无法承受这个压力时,电芯就会爆炸。
 
11、外部短路。外部短路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误使用所造成,由于外部短路,电池放电电流很大,会使电芯的发热,高温会使电芯内部的隔膜收缩或完全坏坏,造成内部短路,因而爆炸。第一是负极容量不足,即负极结构中不能容纳多余的锂。这时,多余的锂就只能附着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随着充放电的进行,“锂枝晶”不断长大最后刺破隔膜导致短路产生大量的热引发爆炸,高温也会使电解液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当外壳不能承受这些气体带来的压力时,也会发生爆炸或起火。
第二是水含量过高。金属锂化学性质活泼,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氧化锂,氧化锂中的锂不能释放导致电芯容量减少,电芯过充产生气体,气压过高会导致爆炸。
第三是短路。若是由于电芯内部短路或保护线路老化失效,则会造成电芯大电流放电,产生大量的热,除了烧坏隔膜造成更大的短路,高温还会使电解液发生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引发安全隐患。若是外部短路一样会造成内部短路从而引发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