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化成工艺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09 14:31
点击量:次
1 实验部分
选取60 支60Ah 电池,按照3 种方式对电池进行化成及定容。A、常规化成定容:选取20 支(1-20#)同批次注液且静置完成的60Ah电池,进行常规的单体化成单体定容;B、串联化成常规定容:选取20 支(21-40#)同批次注液且静置完成的60Ah 电池,将20 支电池串联组成20 串电池组进行串联化成,化成完成后将电池组拆开后进行单体定容;C、串联化成串联定容:选取20 支(41-60#)同批次注液且静置完成的60Ah电池,将20 支电池串联组成20串电池组进行串联化成和串联定容。定容后,通过首次充电容量、首次放电容量、二次充电容量、化成前内阻、定容后内阻、容量电压平台等指标,对电池性能进行分析,根据电池性能优选出最佳的化成定容方式。
2 测试结果
2.1 化成效率分析
针对以上60 支电池,对其进行首次充电容量、首次放电容量、二次充电容量统计,并计算首次放电容量效率和二次充电容量效率。为便于直观看出容量变化情况,还计算了首次放电容量衰减数和二次充电容量增长数。具体的实验数据见图1-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首次放电容量比较高的电池,其二次充电容量也比较高;首次放电效率比较低的电池其二次充电效率比较高;首次放电容量损失比较小的电池其二次充电容量增长却比较大,说明即使在串联化成时首次没充满,在后继的循环中也会将容量补充上去,不会对电池性能造成影响。对电池容量进行统计,结果发现:A组电池平均容量为61.83Ah,B组电池平均容量为61.96 Ah,C组电池平均容量为62.04Ah,B组电池容量较A组略大,C组电池最大,说明串联化成和串联定容不会对电池容量造成不良影响作用。
2.2 内阻分析
对不同化成制度下化成得到的60 支60Ah电池的交流内阻及容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如图4 所示。从图4 可以看出,常规化成制度下内阻较高,串联化成常规定容内阻略低,串联化成串联分选内阻最低。为了更明确的看出化成制度对电池内阻的影响,计算了化成定容过程前后的内阻变化情况,结果如图5 所示。从图5 可以看出,采用串联化成串联分选后的电池内阻显著降低。同时,对三组电池样品的平均内阻进行统计,结果显示:A组电池平均内阻为0.4905mΩ,B组电池平均内阻为0.4612 mΩ,C组电池平均内阻为0.4221 mΩ,C组的平均内阻最小。
2.3 容量电压平台分析
中值电压可以直观的反映电池的电压平台的高低,图6 是60 支60Ah 电池的首次放电中值电压与电池容量的关系图。由图6 可以看出,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池的首次放电中值电压也呈增大的趋势。对三组电池样品的平均中值电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A组电池平均中值电压为3.217V,B组电池平均中值电压为3.220V,C组电池平均中值电压为3.220V。图7 是三种不同的化成制度下电池的中值电压与首次放电容量的关系,可以看出串联化成串联定容的电池中值电压一致性较好,平台也较高,证明串联化成定容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组的一致性,避免单体循环时不同设备引起的不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