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软包锂电池高温胀气?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10 15:51
点击量:次
1.1 配方和设计
正极( 油系 ):钴酸锂∶导电剂 (SP)∶粘结剂(PVDF-HSV900)=96∶2∶2(质量比);负极(水系):石墨(宁波杉杉 FSN-4)∶增稠剂(CMC)∶粘结剂(SBR)=95.5∶1.5∶3.0(质量比);隔膜:16μm Celgard 隔膜;电解液:广州天赐。按上述配方和设计将其卷绕、组装成494147型号软包方块电池。
1.2 不同含量VC添加剂改进型电解液电池的试制
采用天赐TC-E233H型号电解液,分别重新添加0%、1.5%、3%、4.5%的VC添加剂,使其成为四种电解液,分别将电解液注入494147型号软包方块电池,形成 A、B、C、D 四个方案电池,用于后续测试(方案A为对比组)。注:注液后工艺步骤:①常温静置8h→②化成→③40℃ 静置24 h→④去气封边→⑤平压→⑥分容。
1.3 制程工艺优化电池的试制
软包锂电池注液后的工艺流程为:①常温静置 8 h→②化 成→③40℃静置24h→④去气封边→⑤平压→⑥分容;将步骤①的制程工艺优化4组其余步骤不变,第1组:常温静置8h(对比组);第2组:60℃静置8h;第3组:85℃静置8h;第4组:100℃静置8h;用于后续测试(电解液采用方案A即添加 0%VC)。
1.4 最佳方案电池的试制
以上述1.2节得出的最佳百分比含量VC电解液和1.3节最佳静置温度为条件,重新制作成最佳方案电池,用于后续测试评估。
2 实验与结论
2.1 不同含量 VC 添加剂改进型电解液电池的实验
实验步骤:将1.2节中的A~D四个方案电池,①测试初始容量、厚度;②充满电;③置于85 ℃恒温箱中48h;④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复测容量、厚度;从②~④不断重复,直至全部胀气截止测试;对比四个方案出现首次胀气的周期、容量损失率、膨胀率。 由表1可知,方案C和D抗高温胀气能力强,均在第3周遭受 85 ℃ 48 h 时才出现胀气;由图1可知,方案C和D在每周高温冲击后,其电芯膨胀率相比方案A和B小很多;由图2可知,电解液中添加VC的电池容量损失程度比不添加VC的要大,且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容量损失也增加。
VC提升抗高温胀气能力,但高温冲击后容损相比而言也有所增多的这一特点,可以从VC自身特性解释:VC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有机成膜添加剂与过充电保护添加剂,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及防气胀功能,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当电芯在85 ℃高温下储放冲击时,负极SEI保护膜势必出现“破损和 VC再修复成膜”的情况,如果电解液中无VC,则膜不断破损,负极碳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产气致使电芯胀气;若有VC,则VC不断对破损SEI膜进行再修复,不让负极碳与电解液发生产气的副反应,但修复的过程,势必消耗电解液中的有效锂,致使出现不可逆容量损失而使容损有所增多。
2.2 制程工艺优化电池的实验
实验步骤:将1.3 节中的4组电池,①测试初始容量、厚度;②充满电;③置于85℃恒温箱中48 h;④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复测容量、厚度;从②~④不断重复,直至全部胀气截止测试;对比四个方案出现首次胀气的周期、容量。 综合表2、图3和图4的结果,第3组(注液后先在烘箱中85℃静置8h,然后上柜化成)为2.2节实验的最佳方案。由表2可知,注液后高温静置8h 对后期电池抗高温胀气能力有益,虽然2、3、4 均在第2周出现胀气,但3、4两组相较而言更为有益;由图4可知,注液后高温静置,电池的平均容量有所降低,其中第4组容量偏低严重;注液后将常温静置改为高温静置的工艺优化,提升了抗高温胀气能力,但同时也导致了容量变低。因为注液后化成前电池负极未形成SEI保护膜,在此条件下,电解液中部分成分会与负极发生缓慢副反应而产气,变常温为高温,可以加速催化该部分产气物质副反应的进程,使其最大限度地反应殆尽,避免后期85 ℃48 h 循环热冲击时再反应产气,从而引起胀气。由于高温下的加速催化,导致副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增剧,不可逆容量随之增多,因此后期分容后平均容量不断减小,当温度100℃时,电解液其他成分可能也因热而分解,出现容量严重偏低情况,若继续增大温度,易导致电解液失效,电池后期电性能急剧变劣。
2.3 最佳方案电池的实验
在天赐TC-E233H型号电解液中添加 3%VC 添加剂,电池经卷绕注液后,①85℃静置8h→②化成→③40℃静置24h→④去气封边→⑤平压→⑥分容;即结合2.1节&2.2节实验中的最佳方案,制作成电池,经85 ℃48 h反复热冲击、评估其首次胀气的周期、容量损失率、膨胀率;然后取分容后新电池,再次经85 ℃48 h 反复冲击,冲击周数必须为出现首次胀气周数的前一周(例如:假设第5次出现首次胀气,那么取第4周),最后以0.5C评估遭受热冲击后临近胀气边缘前的循环性能。由表3可知,结合 2.1 节 &2.2 节实验的最佳方案制作的新电池,其耐高温能力更强,可保证85 ℃48 h反复冲击3次不胀气,且膨胀率也在1%~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