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动力锂电池回收面临着哪些困难?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19 13:09    点击量:
1、技术门槛限定不是谁想收就能收
 
对于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利用,目前行业公认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梯次利用,一种是拆解回收。站在技术的角度,这两种做法都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首先,梯次利用是指将回收来的动力电池重新检测筛选,配对成组后用于像储能、低速电动车等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根据行业标准,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80%左右即到退役时限,虽然不再适用汽车,但在其他方面还能发挥“余热”,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可是这些电池在重新利用时,需要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寿命衰减等信息进行检测,选出数据相近的电池进行分组,这样才能保证电池的一致性以及整个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但长期以来,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并没形成统一标准,这也就导致动力电池从最开始的铅酸电池,到后来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再到当下的三元锂电池,品类繁多,如何将这些标准不一,技术结构各异的电池整理统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其次,容量低于40%的动力电池就要进入到拆解回收环节。理论上,可以从退役的动力电池中拆解出镍、钴、锰及锂盐等有价值的金属元素,可以循环利用到新电池的制造。
与梯次利用相似,拆解回收同样要面对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电池的局面,其中电池的内部结构设计、串并联成组形式、服役和使用时间的长短、应用车型和常用工况的不同其拆解方案也要分门别类进行对应,其难度不是一般的小。
 
 
2、在没形成规模效应前的高成本
 
站在市场的角度,如果说动力电池回收的利润足够高,那么所谓的技术门槛一定会被资本踏平,可打脸的现实是,在没形成规模效应前,动力电池回收竟然还是一门“赔钱”的买卖。
根据相关报告显示,目前普及率最高的湿法回收一吨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8500元左右,但从电芯中提取的镍、钴、锰、稀土元素等再生材料的售价仅为8100元,这也意味着回收企业要“倒贴”400元。
相比之下,三元锂电池的拆解回收利润要稍好一些,但由于三元动力电池是刚刚才完成的迭代产品,大规模上车也就是近两年的事情,这类电池的报废期限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到来。
无利可图的窘境对应的是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停滞不前的现实。
 
3、残值过低,车主“惜售”陷入僵局
 
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动力不足,那么车主推动动力电池进入回收渠道的意愿强吗?现实情况是新能源车保值率不高,只用了1年的新车,车价就贬值一半。二手车都卖不起价,退役电池就更不用说了。站在车主的角度,动力电池是一台车最贵的核心部件,过于悬殊的新旧差价导致车主退役旧电池的意愿不强。一边希望低价买,一边希望高价卖,动力电池回收在源头上就陷入到僵局。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从时间上来推算,今明两年是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的高潮是没错。但根据销售统计,2010年-2013年新能源车全国的销售总量不到5万辆,这也就是说,第一批动力电池报废的总量有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回收目标,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全面开启自然还需时间等待。
如何破局?
 
动力电池回收在当前的时间节点确实面临不少阻碍,但不可回避的是,出于环保节能的考虑,这些退役电池必须进入回收渠道,站在市场的角度,动力电池回收本身在未来也极具经济价值,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规范产业链条中的各方行为,建立起一套责、权、利明晰的生态体系或者商业模型。智能相对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