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20 11:04
点击量:次
首先,车身结构方面,传统汽车的车身结构有比较成熟的设计。而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截然不同,在空间位置的利用、合理的配重比、结构强度、底盘的布局,这都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稳定性。大部分的厂商都是在传统汽车车身结构上进行改装,从面改变了车辆的刚性及安全问题的避让。在极端情况下,比如转弯、撞击,会让车辆更容易产生失控、更大的变形,特别是一些把电池包放在底部的车辆,更是需要注意。车身结构的变形直接影响到电池包的安全。
2
其次,电池的散热问题,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前期多采用风冷,但是由于电池包的体积过大,且散热效果不太理想,现在多采用液冷。而液冷系统需要水泵让冷却液流动,由交换器来带走热量,这都会消耗一定的电能,减少车辆的续航里程,需要找一个平衡点。另外,为了增加散热效果,冷却管路与电池的接触面必须尽可能的大,又要尽可能减轻重量,那么需要管壁薄、管路多。这样的话,管路在受到外力时很容易破裂、堵住,会造成电池包过热。
3
再者,锂电池的化学特性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a 正极材料如果锂电池使用不当时,会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促使正极材料发生活性物质的分解和电解液的氧化。这两种反应都能够产生大量的热,从而造成电池温度进一步上升;b 负极材料 早期使用的是金属锂,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后易产生锂枝晶,进而刺破隔膜,导致电池短路、漏液、甚至发生爆炸。现在使用嵌锂化合物虽然能有效避免锂枝晶的产生,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嵌锂状态下的碳负极首先与电解液产生放热反应,在相同充、放电的条件下,电解液与嵌锂人造石墨反应的放热速率远大于嵌锂的中间碳微球、碳纤维、焦碳的反应放热速率;c 电解液、隔膜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为锂盐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在高温下易发生热分解,并与微量的水及有机溶剂之间进行热化学反应,降低电解液的热稳定性,而且电解液的沸点、闪点又较低。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当前安全事故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致命隐患,而动力电池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本质。
4
最后,新能源汽车的线束也是重要的安全因素,因为电动车的特性需要逆变器、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各种高低压接插件、信号线等,部分车型的电压可达600V,对导线要求耐压达到300A,耐热需要达到150℃。同时对防水、防尘的等级也有更高的要求,达到IP67、IP69K.这是因为一旦线路出现短路,或者信号线受到干扰,轻者车辆不能行驶,重者会发生燃烧或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