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锂电池极片辊压工序介绍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23 12:49    点击量:
为了提高电池极片表面材料的密度及厚度的一致性,正负极片在涂布工序之后须进行滚压,此工序称为电池极片的辊压。目前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厂家均使用二辊辊压机辊压极片,双辊压机是由两个铸钢压实辊以及电机和传动轴组成。主流机型辊径为500 mm,辊身长度为500 mm~700 mm,辊压出的极片沿宽度方向的厚度一致性较差。为保证厚度一致性的精度要求,轧辊长度与直径比值往往较小,最终导致极片辊压宽度较窄。
 
而在铜箔、铝箔等箔材制造领域,箔材绝大多数由四辊辊压机辊压制造,表面精度能达到几微米的同时,辊压宽度能达到1 m 以上。但是当前还没有四辊辊压机在极片辊压中应用的先例?(如果有,欢迎给我们留言补充)
 
完整的辊压过程是将涂布完成的极片,固定于放卷机构后,将极片正确穿过双辊间隙,并连接收卷系统。开启辊压模式后,电机带动上下辊同时转动,收卷机构拉动极片将稳步穿过辊压间隙,最终被压到所需压实密度。辊压机在非工作状态时需要涂一层薄油层,以防其生锈,在使用前用无水乙醇将油层擦干净,并清理收放卷机构、自动纠偏机构。因此,一个优秀的辊压机必须包含以下八大功能模块:
 
轧辊压力调整及快速反应功能:滚压机两只轧辊之间的压力调整是提高电池极片活性物质压实密度的必要条件,由于涂布间歇、单双面交错等因素影响,两辊之间的压力调整必须快速反应。
轧辊间隙调整及准确复位功能:滚压机两只轧辊之间的间隙调整是获得电池极片厚度的必要条件。由于极片涂布方式变化及极片接带的需要,两只轧辊之间的间隙快速调整后需要准确复位。
极片滚压前后张力调整与与快速反应功能:电池极片滚压过程中调整前后张力可以控制电池极片的板型平整度。滚压过程中滚压线速度经常发生瞬间突变,张力控制快速反应是防止断带的重要手段。
轧辊无级调速与线速度同步功能:电池极片滚压机在启停过程中或根据工艺需要必须对两只轧辊进行无级变速,同时确保两只轧辊的线速度一致。
极片滚压温度调整功能:调整电池极片滚压温度可以直接影响滚压过程中的电池极片的变形抗力和塑性变形量。
轧辊变形的矫正功能:电池极片滚压过程或温度调整过程中,两只轧辊必然存在轴向挠曲变形和径向鼓胀变形,矫正轧辊变形直接影响电池极片的厚度均匀性和压实密度均匀性。
极片滚压过程的智能控制功能:随着极片滚压速度以及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自动上下料、自动接带、自动加压、自动调隙、在线监测等都要求闭环控制甚至智能控制。
轧辊清洁及维护保养功能:电池极片滚压过程中两只轧辊表面粘粉是常有的事,保持辊面清洁既可以减少轧辊磨损,还可以提高电池极片表面质量。滚压机便于维护保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功能。
 
实验室通常使用实验手动螺旋加压式极片轧机,通过设定辊缝值使轧辊在极片上加载压力,没有额外的 加压装置。因此,一般实际压力比较小,辊压极片压实密度受到限制,而且一般最大辊缝受机械装置限制,一般不能辊压太厚的极片。
 
另外,极片轧制分为冷轧和热轧两种方式,目前国外已经广泛采用热轧的方式进行极片轧制,而国内还是多采用冷轧的方式,相比冷轧,热轧有以下优势:
(1)去除极片的里面的水分; 减少极片的内应力,因为在分切或模切时,减少极片的内应力的释放影响的不良
(2)减少极片的在轧制后的材料反弹;降低电池极片的变形抗力,有利于提高活性物质的吸液量。
(3)由于极片在加热过程中材料处于熔融状态:热轧可以增加活性物质与流体之间的粘合力少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掉粉情况的发生,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在轧制规程方面:可分为一次轧制和多次轧制。多次轧制工艺相对复杂,但可减少极片的反弹,极片光泽度好,厚度一致性高。
 
二、辊压目的
 
极片的压实密度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压实密度增加,活性物质粒子间距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利于离子导电的通路和桥梁增多,在宏观方面表现为电池内部电阻降低。但若极片的压实密度太大,活性物质粒子之间接触程度太紧密,电子导电率增加。但锂离子通道减少或者堵塞,不利于容量的发挥,进行放电时,极化增加,电压降低,容量下降。压实密度太小时,粒子间距大,锂离子移动通道通畅,电解液吸液能力较强,利于电池内部的锂离子移动,但由于粒子间接触程度不够紧密,不利于电子进行导电,在进行放电时,易导致极化增加。
 
辊压的必要性:极片在涂布、干燥完成后,活物质与集流体箔片的剥离强度很低,此时需要对其进行辊压,增强活物质与箔片的粘接强度,以防在电解液浸泡、电池使用过程中剥落。
 
轧制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保证极片表面光滑和平整,防止涂层表面的毛刺刺穿隔膜引发短路;
2)对极片涂层材料进行压实,降低极片的体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3)使活性物质、导电剂颗粒接触更加紧密,提高电子导电率;
4)增强涂层材料与集流体的结合强度,减少电池极片在循环过程中掉粉情况的发生,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三、极片辊压过程与控制
 
1.辊压过程
 
电池极片轧制的过程是电池极片由轧辊与电池极片间产生的摩擦力拉进旋转的轧辊之间,电池极片受压变形的过程。电池极片的轧制不同于钢块的轧制,轧钢的过程是一个铁分子沿纵向延伸和横向宽展的过程,其密度在轧制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而电池极片的轧制是一个正负极板上电池材料压实的过程。电池极片实施滚压时,轧制力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应符合电池极片材料的特征。
 
 
图5 极片密度与轧制力的关系
I区域为第一阶段:此阶段中当轧制力刚开始逐渐增加时,极片的密度便迅速增大,这是因为这一阶段中,电极材料颗粒产生位移,孔隙结构被填充,第一阶段一般也被称为滑动阶段。这一阶段是三个阶段中极片密度增加速率最快的阶段。
II 区域为第二阶段:由于第一阶段中电极材料孔隙结构被填充,极片涂层材料的密度已经达到定值,在第二阶段中进行极片轧制时出现了一定的压缩变形阻力。与第一阶段相比,该阶段虽然轧制力继续增大,但极片的密度增加速率已经降低。从微观上来看,这是因为该阶段内极片涂层材料颗粒的位移已经很小,但是涂层材料颗粒的大位移移动还没有开始。
III 区域分为第三阶段:当轧制力超过一定大小后,电池极片的密度又开始随着轧制力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增加的速率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当轧制力超过某个值时极片涂层材料颗粒的位移又逐渐开始,极片的密度又开始增加。当轧制力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极片涂层材料变形较为剧烈,造成加工硬化,如果此时继续增加轧制力,极片涂层材料发生进一步变形已经较为困难。因此,最后随着轧制力的继续增加,极片的密度增加不大,增加幅度也降低下来。
 
二、辊压控制
 
电池极片轧制的基本机理:电池极片滚压属于粉末轧制,其目的是提高电池极片活性物质的压实密度及其均匀性,提高活性物质的附着力,提高表面粗糙度。轧制过程遵从重量不变定律。
垂直压实与纵向延展:在轧制过程中,两只轧辊对电池极片的压力实际上是垂直压力和水平压力的合力,其大小取决于极片活性物质的压缩量大小和轧辊咬入角。在极片活性物质压缩量一定的前提下,垂直压力和水平压力的大小取决于两只轧辊的咬入角,咬入角大则水平压力大,咬入角小则垂直压力大。压实密度取决于垂直压力大小,纵向延伸率取决于水平压力大小。
极片压实密度均匀性与表面粗糙度:假设极片涂布厚度是均匀的,则电池极片压实密度均匀性取决于两只轧辊之间接触母线的平行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轧辊同轴度、辊身圆柱度、轴承精度、设备刚性稳定性、轧辊两端的缝隙调整等极片滚压表面的粗糙度取决于活性物质颗粒大小和轧辊表面的粗糙度。
集流体延伸与活性物质颗粒滑移:铝箔或铜箔集流体在大辊径轧辊滚压设备上滚压时很难延展,但是集流体上粘结的活性物质在水平压力的推动下会发生滑移,进而带动电池极片集流体延伸,延伸率影响了极片的平整性和导电性。
电池极片局部延伸压缩与内应力不均:电池极片涂布经涂布厚度存在误差,两只轧辊接触母线平行度也存在误差。为此电池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局部压实密度并不均匀,局部延展与周边压缩并存造成了极片内应力不均匀,进而影响了电池极片板型的平整度。
极片压实密度、延伸率与辊颈:两只轧辊咬入角大小直接影响了极片活性物质的压实密度和延伸率,而轧辊辊身直径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咬入角大小。辊径大则咬入角小,辊径小则咬入角大。
极片滚压厚度反弹与滚压速度和环境湿度:滚压速度慢会减小极片活性物质的弹性变形量,也就是滚压后的厚度反弹量会变小。然而事实是当滚压速度提高到一定数值时,极片滚压后的厚度反弹量反而变小,这是因为环境湿度造成的。活性物质吸水量不仅影响了活性物质的表面碱性,也影响了厚度反弹量。
极片滚压内应力不均匀与张力控制:极片滚压的过程就是压缩变形与延展变形的过程,此过程中进口张力影响极片的内应力分布,出口张力影响极片的板型平整度。
热滚压与极片的变形抗力:一般说来,物质变形抗力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塑性变形量也会随之增大。极片热滚压还有利于减少轧辊表面磨损。但就极片冷热滚压的比较一直没有明显效果,足见极片滚压影响因素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