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氢燃料电池能让新能源汽车更安全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7-31 20:42
点击量:次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多次发生。今年4月,一辆特斯拉汽车在上海起火,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几周后,又有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香港起火。6月14日,上海一辆蔚来ES8起火,是该车型在近两个月中的第三次起火。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2018年,中国至少发生了40起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包括电池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监管机构已要求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进行审查,并在去年召回了超过13万辆汽车。
影响信心,阻碍发展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表示,最近一段时期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静态自燃事件加剧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使用上的恐慌心理,影响用户消费信心;如果事态进一步演化,将使行业多年努力培育发展的成果受到影响,甚至抑制新能源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导致失去已有的竞争优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指出,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安全问题有可能对产业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担负起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责任,坚定决心解决安全问题,坚定决心为社会民众提供安全可靠的高质量产品。
付炳锋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个企业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积极承担起新能源汽车安全的主体责任,做好安全监管和维保检测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控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车企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国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中也强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是安全第一责任人。最新下发的《通知》也对生产企业提出了两个新要求。
首先,生产企业“应明确告知用户,车辆触发何种条件时应回店检修”,并详细陈列了“触发条件”:包括车辆正常行驶里程或使用年限间隔,车辆发生碰撞、泡水等意外情况,车辆仪表出现严重故障报警信号(如电池、过压、过温、绝缘过低,充电插座过温等)等;
其次,车企应对售后服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服务机构消防器材配置和应用能力、防雨防雷防水条件、专用维修设备工具配备及绝缘防护、技术人员维修及防护能力等进行排查”。
此外,针对“存在隐瞒不报,不配合开展事故调查工作等行为的”企业,《通知》指出,“装备中心将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首次提出,“对确实存在产品缺陷的,生产企业应当主动向主管部门备案召回。”
车企or电池企业 谁责任大?
事实上,电动汽车起火并非只在中国发生。奥迪6月10日表示,由于存在电池起火风险,自愿召回了540辆在美国销售的E-Tron纯电动SUV。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2017年的一份报告称,相比汽油汽车,电动汽车更不容易发生事故或火灾。但该报告也指出,电池技术仍在发展,在安全系统设计上还未达成共识。
6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也表示,当前安全事故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致命隐患,而动力电池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本质。欧阳明高称,电池充电析锂、电池内短路、单体电池热失控和电池系统热蔓延是导致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应利用快充控制、电池管理、热设计和热管理等方法实现对动力电池热失控的主动安全防控。
但业界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北京大学教授、锂电达沃斯学术委员会主席其鲁在“2019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袖峰会——新能源汽车动力变革论坛”上发言说到,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不仅由电池决定,电动汽车的设计也是问题的重点。
因为在行车或充电过程中,电池要工作就要产生热量。但截至目前,尚无可实现锂电池迅速散热的好方案。所以,加快开发锂电池核心材料与电池技术刻不容缓。但要彻底解决未来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并不简单是电池的问题。
其鲁认为,近期内电动汽车要想大踏步发展、解决安全性问题,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结合使用,可能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杨裕生院士还认为,“里程越长需装电池越多,能量密度越高危险性越大,则电池组燃烧概率越高。”在目前重点发展和重金补贴长里程纯电动车的情况下,企业还需要解决里程、安全、充电、价格、后续电池这五大焦虑。这极易诱导企业追逐高能电池,导致电池过多装配和急促智能化,进而出现安全性“双下降”的问题。并且,在2018年长里程车补贴不减反增,更是引出多装电池追补贴的新高潮。
也正因如此,杨院士认为,纯电动汽车频繁自燃的根本原因,是当下一些相关部门抓不准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矛盾,导致其主要矛盾演变成安全与里程的对立,里程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安全性则作为次要方面,造成发展路线、政策、技术问题等方面的出现偏差。
而发展路线和“双挂钩”政策,进一步激化了安全与里程矛盾,导致车量过重,耗电多,实际排放过量,烧车频发等问题层出不穷。在电网电能主要来自燃煤的情况下,节油而耗电高的长里程纯电动车反倒不能减少排放,直接背离了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的宗旨。
面对于现在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的挑战,杨裕生院士主张,安全性应当放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位,用增程技术解决安全与里程矛盾,并以微小型纯电动车为突破口,大中型车发展纯电驱动的增程式。同时,坚持节能减排宗旨,将纯电动乘用车微小型化,发展增程式用于各种电动车,允许低速车用不燃烧的铅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