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池的主要发展历程及对电池材料介绍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02 20:55
点击量:次
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是在1959年1月16日由美国人制成的,它重1800克,在280天内可发出11.6度电。在此之后,核电池的发展颇快。
1961年美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上面的无线电发报机就是由核电池供电的。1976年,美国的“海盗1号”、“海盗2号”两艘宇宙飞船先后在火星上着陆,在短短5个月中得到的火星情况,比以往人类历史上所积累的全部情况还要多,它们的工作电源也是放射性同位素电池。
2012年,美国“好奇”号登录火星。“好奇”重量超过900公斤,是2004年登陆火星的“勇气”号和“机遇”号重量的约5倍。
“好奇”号的动力由一台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提供,其本质上是一块核电池。该系统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装填钚-238二氧化物的热源和一组固体热电偶,可以将钚-238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力。这一系统设计使用寿命为14年,也高于太阳能电池板。该系统足以为“好奇”号同时运转的诸多仪器提供充足能量。
核电池材料
一般来说,核电池结构最里边是其心脏部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它不断地发生衰变并放出热量;同位素的外层为换能材料,在这里热能被转换成电能;接着是辐射屏蔽层,防止辐射线泄漏出来;最外边一般由合金制成,起保护电池内部结构和散热的作用。可见核电池所用材料涉及同位素放射源、能量转换材料、防辐射材料、散热材料等。由于其特殊的用途决定了所选用材料的特殊性。
同位素放射源
同位素放射源在不同类型的核电池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直接充电式核电池是利用放射源发射的带电粒子来产生电势差;气体电离式核电池和辐射伏特效应能量转换核电池是利用其发射的粒子束对介质的电离作用来产生电势;荧光体光电式核电池是利用其发射射线诱发荧光物质发光后通过光电转换成电能;而热致光电式核电池、温差式核电池和热机转换电池则利用放射源产生的热能来实现能量转换。
作为核电池的能量来源,同位素放射源都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半衰期长(以保证电池的长寿命)、功率密度高、放射性危险性小、容易加工、经济和易于屏蔽等。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不同,可以将其分为α源、β源、γ源3类,其中适合作为核电池放射源的有近10种。包括γ源60Co; β源90Sr,137Cs,144Ce 和147Pm; α源210Po,233Pu,241Am,242Cm和244Cm 等。
这些同位素单质或化合物通常用耐高温材料做成的外壳密封,一起构成核电池的能量核心。在空间应用中最为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是α热源,如238Pu和210Po,它们的外照射剂量低,所需屏蔽重量小,可以大大节省火箭发射费用。238Pu的寿命长,半衰期为87.7a,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为5.48MeV。美国在空间飞行器上均使用238Pu热源。就238Pu热源的燃料形式而言,早期曾使用过金属钚(如SNAP-3B和SNAP-9A),之后使用了氧化钚微球(如SNAP-19B和SNAP-27)、氧化钚-钼陶瓷(如SNAP-19和百瓦级RTG),现今已发展为热压氧化钚(238PuO2)块(如通用型RTG)。
直接充电式核电池的两个电极都选用金属,发射电子的一端为正极,接收电子的一端为负极。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利用铜板和同位素63Ni板作为新型电池,在衰变时63Ni会释放β粒子,失去电子获得正电荷,铜板接收β粒子带负电;外接负载构成回路时,镍铜电池便会开始工作,源源不断地产生电流,为负载提供电能。63Ni半衰期达100a,按半衰期来算,该电池至少工作50a。
气体电离式核电池的能量转换靠溢出功有差异的材料实现,一般高溢出功的材料有铂、氧化铅、钼和金等;低溢出功的材料有镁和铝等;放射性气体电介质通常为氚或85Kr。若用二氧化铅(高逸出功)和镁(低逸出功)作为电极,开路电压可达1.5V 左右。
辐射伏特效应能量转换核电池、荧光体光电式核电池、热致光电式核电池和温差式核电池的发展都与半导体技术密切相关。随着半导体材料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得这些电池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例如,美国能源部提出的先进放射性同位素发电体系(ARPS)的开发计划中就包括热致光电式核电池,使用的半导体为Ga-Sb元件,另外,Ge和Ga-As元件可较好地满足要求。采用这种材料制造的核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目前使用温差式核电池高出2—3倍,这一计划的实施意味着未来空间能源在输出同样的功率时,可以使用较少的放射性同位素原料,并大大减少电池的重量和成本。
温差式核电池作为一种成熟的核电池,所用的能量转换材料为热电材料,是核电池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产生的热能转变为电能。温差热电转换部分是由一些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组成,如碲化铋、碲化铅、锗硅合金和硒族化合物等,把这些材料串联起来,P型半导体元件和N 型半导体元件就作为电池的两极。它与周围介质之间的温差通过半导体温差热电元件转变为电势差,源源不断地发出电来。如将一个包含约11mg的210Po放射源密封在直径约10mm 的小球里,再与7个铬镍康铜温差电偶组成的核电池,其温差为78℃,开路电压为42mV。
迄今为止,美国空间领域应用的温差式核电池总共使用了3种类型的热电材料。早期均采用PbTe作热电材料。后来研制了TAGS(Te,Ag,Ge和Si)合金作P型元件,N 型元件仍为PbTe,热接点温度可达500—610℃。近年来,在百瓦级温差式核电池和通用型温差核电池中又使用了新的热电材料SiGe,使热接点温度提高到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