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行业资讯

动力电池退役潮来袭 如何回收再利用?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8-13 21:02    点击量:
至202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约达20万吨,至2025年将达78万吨,退役电池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大的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
 
退役的动力电池,若未经科学处理,将威胁公共安全,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相关专家介绍,废旧动力蓄电池若处置不当,不仅存在触电、燃爆和腐蚀等安全隐患,还会造成严重的重金属和电解液污染,也是对金属资源的浪费。
 
但如果充分回收利用,则会为许多场景提供能源支持。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中表示,剩余电量充足、质量稳定的退役电池,可以转售给低速电动车、移动充电宝等市场。同时,这些电池也可通过梯次利用的模式用于储能领域,投放到商业住宅储能站、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站以及电信基站等场所。
 
截至目前,全国多地都已出台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试点方案。2018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动力电池回收试点,京津冀地区等17个地区被确定为试点地区。
 
 
 
2018年12月,京津冀地区再次发力。三地联合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将构建京津冀地区动力蓄电池溯源信息系统,打造涵盖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全产业链,计划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基本建成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北汽鹏龙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项目,就是工信部京津冀地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的协同试点计划。
 
“北汽鹏龙率先在京津冀试点成立全国首个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的号召,发挥企业主体优势,整合行业技术资源,推进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利用。” 北汽鹏龙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义表示。
 
联合回收成主流
 
在涉及众多产业链的背景下,电池回收工作很难单枪匹马完成。
 
这主要是由于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壁垒。比如2018年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规定,湿法冶炼条件下,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应不低于98%;火法冶炼条件下,镍、稀土的综合回收率应不低于97%。这些专业要求不是车企单方面能够达到的。
 
 
 
相比车企,第三方机构不仅积累了包括铅蓄电池、镍氢电池在内的回收经验,汽车经销商等服务方由于渠道优势,也更利于电池回收工作的开展,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就依托北汽鹏龙4S店网络作为电池回收主体。
 
所以,共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成为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及再生利用的主要方案。
 
北汽鹏龙介绍道,其开展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项目,将引入整车生产企业、整车销售企业、融资企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如北汽集团内相关企业,格林美、厦门钨业等国内电池回收处理企业,河北钢铁集团等上下游市场资源企业。贯通产业链后,项目将共同建设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化工厂,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资源化”循环利用平台。
 
 
 
该项目预计分两期建设,一期为梯次利用项目,预计总投资5.26亿元,分三个阶段实施;二期为资源化回收项目,计划于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启动建设,主要从事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资源化。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处理40万套(约1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能力和2万吨三元正级材料前驱体的生产能力。
 
技术、商业模式如何推进?
 
如今,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虽逐步形成规模,但依然存在待解痛点。
 
第一个痛点,就是目前梯次利用的技术标准并不统一,如何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系统、无损预测电池寿命等,是梯次利用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巡视员李力看来,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回收利用体系亟待建立,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一些关键共性技术上协力突破。
 
对于行业面临的技术短板,北汽鹏龙方面表示,正在逐步规划在北京建立技术及产品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