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究竟为什么会自燃?电动汽车是否可以安全、放心地使用?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9-03 17:52
点击量:次
自燃原理
锂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锂离子电池体积小容量密度高,高能量密度的特性让其成为电动汽车的首选。锂离子电池在工作中是利用锂离子得失电子和迁移聚集来实现电能的储存的。
在电池充电时,正极里的锂原子会丧失电子成为锂离子,产生电势差。电解介质中的锂离子在电势差的作用下,向负极迁移聚集。放电时,整个程序倒过来。整个工作过程是由电极内的锂金属得失和电解液中的电子、锂离子的迁移来共同完成的。
然而,锂的化学特性太活泼。锂金属暴露在空气中,会与氧气产生激烈的氧化反应,从而产生燃烧、爆炸。
因此,在锂电池的实际应用中,科学家们千方百计地防止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向锂金属转化,并把金属锂锁在石墨或锂化合物中,人们常常听说的,磷酸铁锂、钴酸锂就是储存锂原子的材料。
同时,为了防止空气进入电池内部,还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这使得锂金属不会与氧气接触而发生爆炸。
在使用中,锂电池之所以会发生自燃,就是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或产生了严重的外力破坏,导致防护失效,而使得金属锂与空气接触所造成的。
其实自燃并不容易
其实自燃并不容易
在品质合格的外壳、隔膜、电路重重防护下,锂电池发生自燃其实绝非易事。
尤其在无机材料锂电池中,例如,磷酸铁锂电池,由于电池不像三元锂电池中采用了有机材料,即使电池内部发生了材料破坏和短路,产生的高温也不会使得无机材料分解而产生高压气体,进而爆炸自燃。在实验中,合格的磷酸铁锂电池即使被投入柴火中(柴火温度低于600℃),也不会发生爆炸和自然的情况。
同时,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期厂家对车辆实际使用中防护措施认识不到位的情形相比,目前,经过数十年的摸索和全球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使用,从电池厂家到汽车厂商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锂电池的外壳防护强度得到大大加强,即使在整车解体这样的严重交通事故情况下,电池的防护依然可以有效。
在电池隔膜的选用中,厂家也充分意识到采用带自保护功能隔膜的重要性。目前,一般优质的锂电池产品都已经使用了这种技术。而对于防过充电子保护装置的应用,则早已成为了国家强制的标准。合格的电子保护装置和成熟的电池组管理系统,已经使得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发生自燃的几率大大降低。
以目前导致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的案例来看,没有一个是由于正常行驶状况下电池组自燃爆炸造成的。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爆炸自燃来自于极为严重的交通事故和车内电器设备的不当改装。在近千度的高温炙烤靠下,锂电池才最终被引燃。
对于消费者来讲,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总体是十分安全的。但是,需要防范的是,在产业大爆发的情况下,个别厂家粗制滥造和产品价格战带来对电池防护的忽视,以及对于电动汽车的非法改装所带来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