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电池为何起火?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9-06 12:24
点击量:次
一、动力电池的类别
首先我们常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所搭载的电池,使用环境相对恶劣,且对容量、体积及重量等一些参数有较高的要求,其中电池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电压、容量、内阻、能量、能量密度、功率、使用寿命,在众多可循环使用电池中,锂电池的各方面性能参数最为适合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场景。
锂离子电池属于新一代电池,也是目前对容量要求较高的用电器使用较多的电池。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主要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及三元锂电池,所谓磷酸铁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采用磷酸铁锂的锂离子电池,早期由于其造价低(不含稀有贵金属,磷、铁资源丰富,价格低)、热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磷酸铁锂电池被用作动力电池。
不过随着用户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提高,在乘用车领域,相对来讲能量密度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逐渐被三元锂电池替代。而在商业用车及公交车上,磷酸铁锂电池还会有一些应用,主要针对行驶路径相对固定或短途运输的车辆,因为低成本及高安全性对于商业用途来讲更重要。
三元锂电池的全称为“正极材料使用镍钴锰酸锂(NCM)或镍钴铝酸锂(NCA)等三元聚合物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根据正极材料的混合比例不同,三元锂电池分为多个体系,例如NCM811、NCM622、NCM333,数字代表3种元素的混合比例,例如NCM811内的镍钴锰以8:1:1为混合比例,也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镍钴锰三元锂电池。不过配比调整也存在利弊,镍(Ni)提高后随之容量提升,但稳定性也会降低,电池安全性受影响。对于新能源车来说,续航里程的提高是硬性指标,而安全方面更为重要。
二、不同外形电芯的特性
新能源电动汽车要求电池组的比能量高、比功率大、充放电效率高、相对稳定性好、使用成本低、安全性好。有这么多的要求,对电芯的要求非常严格。在车内电芯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经过编排成为电池组,结合车身结构、散热系统及电控系统,组成一套密闭的电池组,为车辆供电。
北汽新能源 EX3
大多数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都安装在底盘处,主要是底盘相对平整且面积更大,方面布置电池组,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行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碰底盘的状况,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是,电池组的位置可能要比油箱更低,更容易被磕碰到,且容易造成电池组内出现短路等极端状况。
根据需求,电池厂商将电池包装成多种外形,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目前常用的有圆柱型、方形、软包电池,车企会根据不同车型设计电池组,选择相应的电芯布置在电池组内部。
圆柱状电池:
圆柱型电池我们常见的型号有18650,这一组数字代表着圆柱的直径为18mm,长度为65mm,0表示为圆形柱状电池。18650电芯具有高功率输出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满足高续航及快速充放电。
由于电池组所需的电芯单体数量很高,需要电芯适合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满足供给,恰恰圆柱形电池符合这一要求。不过圆柱型电池也具备劣势,单体数量太大会造成电池组的管理系统复杂,散热方式设计困难等,同时影响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当然,电芯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单体数量多意味着故障率也更高,一个电芯出问题,轻则导致电池组容量降低,重则可能导致过热起火。能量密度越高,放电产生的热量也越多,意味着容易出现热失控的情况。
以特斯拉Model S为例,搭载的电池组内包含超过7000节18650电芯,大量电芯单体给电池组的散热及管理系统带来更大压力。而在今年上市的特斯拉Model 3上,已经改为使用21700电芯,电芯单体的数量也大幅降低,可以理解为电芯的管理难度及故障率降低,整个电池组的安全性提高。
方壳状电池:
方壳电池最大的优点就是由于外形规整,方便在电池组内布置、设计电池组的整体外形。方壳电池的散热更容易设计,可靠性好,有泄压阀,短时间出现过热可尽快释放压力,保证电池组的安全。但方壳电池的外壳型号颇多,且尺寸相对固定,导致造价稍高。
方壳电池
目前,很多国产品牌都会采用方壳电池作为电芯,电芯单体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提升整个电池组的安全性,同时造型规整也更容易排布。
软包电池:
软包电池因为没有沉重的外壳,相对重量更轻,电池形状也可灵活改变,适应性强且能量密度更高。不过凡事必有利弊,没有外壳的它仅靠铝塑膜作为外包装,让电芯的机械强度存在短板,封口的工艺难度也较大,导致电芯的一致性稍差。
软包电池的一致性差,会导致整个电池组的稳定性下降。最大的问题就是温度控制,个别电芯的温度过高可能引起火情,或电池管理系统为保证某个电芯温度在安全范围内,导致整组电池的性能下降。所以说如果想采用高能量密度的软包电池,需要配合高效的散热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