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初具规模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1 11:44
点击量:次
废旧动力蓄电池含有丰富的锂、镍、钴等有价金属资源,开展再生利用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培育行业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开发再生利用技术和工艺。目前,以湖北格林美、湖南邦普等为代表的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再生处理能力。
湖北格林美公司建成废旧动力蓄电池智能化无损拆解线,开发了“液相合成和高温合成”工艺,生产的球状钴粉可直接用于电池正极材料生产。
湖南邦普公司研发了动力蓄电池模组和单体自动化拆解装备,开发的“定向循环和逆向产品定位”工艺可生产镍钴锰酸锂和电池级四氧化三钴。
浙江华友钴业公司建设废旧锂电池资源回收再生循环利用生产线,具备电池包(组)拆解处理、单体破碎分级、湿法提纯等处理工艺。
广东光华公司已建成再生利用生产线,并开发了“多级串联协同络合萃取提纯”、“双极膜电渗析”等技术,采用环境友好的处理工艺实现多种有价金属元素的回收。
北京赛德美公司开发了电解液和隔膜拆解回收工艺,可将废旧电池的壳体、电解液、隔膜、正极废粉、负极废粉等材料拆解出来,再通过材料修复工艺得到正负极材料。
江西豪鹏公司投产了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具备完善的废旧电池无害化处理设备和流程,利用先进的环保工艺和设备对废旧电池进行资源化处理。
目前,废旧动力蓄电池数量还很少,企业再生利用的废旧动力蓄电池主要来源于电池生产企业研发和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以及“十城千辆工程”推广车辆退役的电池。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技术以湿法冶金和物理修复法为主,湿法冶金镍、钴、锰等金属元素的综合回收率可达98%。总体上,再生利用技术相对成熟,但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关键技术和装备还有待升级,废旧动力蓄电池拆解处理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再生利用面临经济性较差的问题。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充分利用现有报废汽车、电子电器拆解以及有色冶金等产业基础,统筹布局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如此巨量的动力蓄电池已经来到了退役期,如果未经妥善处置和进行价值最大化利用,一方面会威胁公共安全,造成难以逆转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将对宝贵的有价金属资源形成浪费。“废旧动力蓄电池一方面会形成镍、钴等重金属污染,另一方面电解液的处理不当也将造成氟污染甚至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构成威胁。随着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的不断增加,电池中锂、镍、钴、锰及稀土等金属如未有效回收利用,也将直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调研报告》指出。
正因此,国家针对动力蓄电池回收的政策制定明显加快。先是2018年2月,工信部牵头七部委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动力蓄电池溯源信息系统,鼓励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8月,《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对梯次利用电池产品明确规定实施溯源管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迈入落地实施阶段。
与全国政策相比,各个地方制定的方案更为细致。如深圳市提出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按照 20元/千瓦时的标准专项计提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资金,对已按要求计提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资金的企业,按经审计确定金额的 50%对企业给予补贴,补贴资金专项用于动力蓄电池回收。深圳也由此成为国内第一个设立动力电池回收补贴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