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钠离子电池产业现状
来源:宝鄂实业
2019-11-03 16:26
点击量:次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参与的钠离子电动车只是一个演示性的项目。
但钠电池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发才能绽放出时间的玫瑰。在目前的中国,钠电池的产业化的步伐正在加速。2019年1月,位于鞍山的辽宁星空钠电电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钠离子电池近日进入量产阶段,世界上首条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投入运行,预计规模化生产后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除了企业界的努力,在学术界也还有很多研究团队在致力于钠电池的研发。比如南京理工大学夏晖教授在钠电池的锰基正极材料研究方面上取得了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夏晖教授的研究团队找到的这种正极材料制成的钠电池电极比容量达到211.9毫安时每克,而目前市面上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大约为140毫安时每克。不过,学院派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是对各种水系电解质、有机系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以及相应的不同的正负极材料做排列组合,这些排列组合总可以做出比较高的比容量,但对产业界来说,核心问题还不是比容量的问题,核心问题是电池的循环寿命——也就是说这个电池能用多长的时间,能充电放电多少次,这个才是产业界最关心的。
所以,从产业情况来看,目前钠电池的产业化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研究成果只是在高校与研究所流传,离真正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有研究人员表示,在地球上的锂储量用完之前,钠离子电池根本没有机会。钠电池也可能像人工智能技术一样,一开始可能并不被人看好,只能在学院派里流传,但也许有一天会发生突变,迅速落地在产业界。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钠电池实际上值得有前瞻思维的企业家与投资者高度关注。
钠离子电池是未来储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钠离子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会不断加快,也许提前布局这一领域有望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抢得先机。当然现在说钠离子电池取代锂电池似乎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