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新能源车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4 17:16
点击量:次
1. 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
2. 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维修服务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所有人的维修需求,并依法向社会公开动力蓄电池维修、更换等技术信息;
3. 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
4. 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研究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在回收利用动力蓄电池上,《办法》明确表示车企要负起主要责任。此外,还强调车企应“建立维修服务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所有人的维修需求,并依法向社会公开动力蓄电池维修、更换等技术信息”。在解决车主切实问题的同时,将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规范进行有机结合。
1、90%的汽车蓄电池寿命终止因硫化导致,而这部分电瓶经除硫后容量大多能恢复到90%,和新的差不多。2、实际上,新电瓶从出厂到用户装车使用这段时间,也会硫化导致容量下降的,也就是说新电瓶的容量也不是100%的。恢复翻新后的电瓶,在容量上和新电瓶的区别我们汽车用户一般是感觉不到的。3、汽车、电动车等各类铅酸蓄电池用户越来越多,其中无知的用户,不知道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用户越来越多,报废量也随之越来越大,旧的不愁收,用铅酸蓄电池容量恢复器等除硫设备除硫翻新后又不愁卖。
4、铅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不涨,而将铅回收再利用的成本相对要低得多,所以成就了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的行业,蓄电池用户卖出旧电瓶时要么折价,要么当废品,卖不了几个钱,但回收到卖给金属公司等,就要当废铅来卖了,其中的利润是很高的。
“废旧铅酸蓄电池因为含有重金属,不管是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地下,其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日积月累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芳草湖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怡菲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表示。
她进一步解释,“人体长期暴露在铅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使人体内铅含量超标甚至铅中毒,损害大脑神经系统,同时对造血功能、肾脏、骨骼等有极大影响。”
研究显示,人体铅含量一旦超标,就会导致智力下降,还易诱发儿童恶性肿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这为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敲响了警钟。
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仅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吨到17万吨。
山东省政协常委张继平更是向媒体表示,“未来五至八年,我国将会出现一个废旧电池报废的高峰,如果不未雨绸缪,不久就会面临‘电池围城’的可怕局面。”
一次性5号7号电池不用回收
纽扣式一次电池要回收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池,主要分为一次性电池和充电电池。
一次电池不可充电重复使用,主要有锌锰电池和碱性电池,如日常生活中的常见5号、7号电池。
《人民日报》报道,市面上正规渠道销售的一次性电池都是低汞或无汞电池,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小。并且一次电池在收集、运输、处理过程所消耗的人力成本、药剂成本和能源成本,明显高于其回收所产生的经济价值。
因此,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电池,可以与生活垃圾混合投放,视作一般的生活垃圾处理即可。
早在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技术监督局等9个部委局就发布了《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的通知》。
通知要求:“自2005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生产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自2006年1月1起,禁止在国内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
但是氧化银等纽扣式一次电池和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等可充电电池,均被环保部门纳入危险废物名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公布的49大类危险废品中,对于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回收、处置,国家都有严格的从业要求,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
铅酸蓄电池是指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目前主要应用于交通、通信、后备电源等领域,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子开关系统、火警盗警、防火闸、电动轮椅、清洁机器人等都用的是这种电池。
据央视报道,目前市场上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电动自行车是以铅酸电池为动力,废铅酸电池最大的问题是严重污染环境,而锂电池的污染择要小的多,同时锂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只有铅酸电池的三分之一,循环寿命却达到了1500次,是铅酸电池的五倍,续航能力和充电时间都优于铅酸电池。
推广锂离子电动车是缓解废铅酸蓄电池带来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锂电池自行车市场却受到价格的制约。
据了解48伏铅酸电池组价格大约是400元,而比它能量还小的普通36伏锂电池动力电池组的价格达到了千元左右。
铅酸蓄电池回收困局
废铅酸蓄电池产生的铅泥、铅渣、铅烟和酸液是主要污染物。土壤渗入铅泥、铅渣后,几十年都无法修复。
废铅酸蓄电池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铅烟,会导致大气污染,而酸液具有强腐蚀性,倾倒之处,寸草不生。
一旦人体与被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发生接触,它就可能产生比如“铅中毒”这样的严重后果,会引发新陈代谢、生殖及神经方面的疾病。
人体铅含量一旦超标,就会导致智力下降,还易诱发儿童恶性肿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我国每年产生的废铅蓄电池数量已超过330万吨,而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回收量却不足30%,个别地区甚至更低。大量废铅酸蓄电池都通过回收窝点倒卖给了非法处置企业。
铅酸蓄电池使用者对自己没有约束,缺乏环保意识,随意将废旧铅酸蓄电池交给没有回收资质的铅酸蓄电池经销商。
经销商在利益驱使下,将废旧电池中的电解液倾倒出去,卖给废旧电池冶炼厂,电解液随意倾倒在河流、下水道、田地,导致河流、田地被电解液中的重金属污染,最后导致粮食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人民所食用的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据株洲新闻网报道,11月10日,株洲市环保局查获一起非法收集铅酸电池案件,缴获的铅酸电池高达4.7吨。
在株洲红港路汽车城,一家30平方米的维修店内堆满了蓄电池,各种品牌型号都有,整齐地堆叠在店内,加起来有数十个。
这些废铅酸蓄电池,会被拿来提炼铅出售,以此来获取利润。目前电解铅的国际市场价格为19150元每吨左右。
而一块废旧电池中,有74%的铅极板、20%的硫酸、6%的塑料。
废旧铅酸电池只有把硫酸倒出才能出售,撬开废旧电池,把最值钱的铅板取出,塑料留下,酸液随手倒掉。硫酸渗入下水道或者土壤,对水体、土壤生态造成很大污染,且难以修复。
以一块重约15公斤的家用汽车蓄电池为例,按照74%含铅量算,含纯铅11公斤左右,一转手可赚百余元 。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难题
一、受到回收价格差异影响,正规回收企业无法与私人商贩抗衡。
对没有回收价值的铅酸液体,非法处置废铅酸蓄电池的企业不会实施无害化处理,处置成本相对低廉。
因此,他们从市场上回收废铅酸蓄电池的价格也高于正规企业。
受经济利益驱使,产生废铅酸蓄电池的汽车、电动车维修点自然会谁价格高卖给谁,以至于出现了非法处置废铅酸电池屡禁不止,而正规处置企业却生意清冷的现象。
二、因缺乏配套政策支持,规范化的回收体系尚未建立。
虽然废铅酸电池早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而且国家也已出台《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对废铅酸蓄电池的无害化资源化回收处置做出了明确。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少强制性政策法规支撑和相应的资金保障,加上回收体系建设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导致各地探索建立回收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规范化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建设迟滞不前。
三、废铅酸蓄电池产生源面广量大,环保部门单打独斗难有作为。
当前正规的汽车4S店,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相对较为规范,但汽车、电动车维修点布局散乱、规模不一、数量众多,废铅酸蓄电池处置则更为混乱,这无疑也加大了管理部门的监管难度。
因此,建设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管理多个方面。
据中国环保在线报道,为了推进废旧电池回收工作,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要求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开展生态设计、使用再生原料、规范回收利用和扩大信息公开四个方面,铅蓄电池被列入首批推行范围之内。
按照相关规定,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可见相关部门对铅蓄电池回收一事的决心,但具体落实情况仍需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
铅酸蓄电池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推动铅蓄电池产品“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推进全产业链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才能推进我国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