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电动汽车领域超越中国?日本要在固态电池上搞突破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5 09:54
点击量:次
在这一轮电动汽车浪潮中,中国已经成功地成为领头羊,不光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消费市场,电池领域也开始抢夺日本企业的份额。
根据日经新闻的数据,2013年日本电池企业在整个车用蓄电池行业所占份额还有70%,而在中韩电池企业的追赶下,2016年日企份额已经降至41%,而中国企业的份额则从3%增至26%。
所以为了在这一轮电动汽车浪潮中不被中国甩在身后,日本政府和企业开始想办法弯道超车了。
日本企业组团开发固态电池
既然从现有的液态电池领域无法超越,不如选择另一条走的人少的路径——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比液态锂电池高很多,而且续航里程很长,单次充电跑一千公里不是问题,而且所需零部件少,有助于电动汽车削减成本,关于它的优点可以参考之前我们写过的这篇文章,回顾一下知识点。
但是这项技术开发有难度,目前这方面研究最深的就是丰田汽车,但是也一直没有实现商业化量产。这次日本政府决定和企业联起手来加快固态电池的研发。
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向“锂电池材料评价研究中心(LIBTEC)”出资16亿日元,这家研究中心是由旭化成、东丽和Kuraray等化工企业成立的,现在丰田、日产和本田三大车企和松下、GSYUASA等电池企业也将加入其中。
除了加快技术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还计划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申请来推动固态电池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样就能从一开始掌握更多话语权,从而在电动汽车的电池领域获得领先地位。
三星和戴森也没闲着
盯上固态电池的不仅是日本企业,英国戴森和韩国三星最近也有动作。两个月前硅谷一家做电池的小公司Ionic Materials完成了6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而投资者包括韩国三星、英国戴森以及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旗下的风投公司Alliance Ventures。
而这家小公司能够获得这些企业青睐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宣称自己在固态碱性电池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另一家人们熟知的电池领域创业公司Sakti3早在2015年就宣布自己即将开发出固态电池,而后就被戴森收购了,戴森也在随后宣布加入造车大军。
目前丰田汽车已经表态计划2020年推出量产的固态电池电动汽车,宝马则把时间表定在了2026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如今也加入了这一阵营,表示相关技术研发已经取得了进展,预计最快2025年能推出量产车,最晚不超过2030年。
不知道国内的电池企业在这项黑科技方面的投入怎样,咱可不能让这种颠覆性的电池技术被别人抢了先啊。
近期电动汽车最热门消息,非特斯拉Model 3量产下线莫属,这款平民电动汽车外形酷似Model S,但是官网售价仅为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4万,相对报价8.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5万的Model S,可以说是空前大降价,其背后与电动汽车电池变动密切相关。
1、电池技术知多少?
从电池应用角度来看,可分为蓄电池、充电池及发电池,蓄电池主要以铅酸电池为主,充电池则以锂电池为主,当前主流的有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热炒和争议较大为钛酸锂电池和石墨烯电池,发电池则主要分为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两种,燃料电池指的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属于非清洁能源;太阳能电池指的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当前光电转化率平均仅为25.6%,是太阳能电池应用最大瓶颈。
2、特斯拉电池技术革命在哪?
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电池成本通常占据电动汽车制造成本50%以上,但特斯拉在采用了18650柱状消费品电池锂电芯,辅助以热管理系统、电芯封装及防护装置,预防电池自燃及爆炸风险,同时发明分段式充电方法,用以解决电池快速充电的问题,由此将电池成本占据电动汽车制造成本比例下降到25%。
同时,特斯拉还积极部署电池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创新,首先,它尝试采用硅代替石墨做阳极,不仅可以提高锂电池储能容量,还能降低锂电池制造成本,但是会缩短电池循环使用寿命;其次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发,其构想的终极电动汽车由空气电池(燃料电池)和传统锂电池混合驱动,续航里程可达640公里;再者是马斯克旗下的光伏发电企业太阳城公司,亦可以为特斯拉在太阳能电池应用提供捷径(本文属于原创,猫视汽车首发,转载请注明)。
3、特斯拉Mode3为何才买24万?
特斯拉Model3以平民电动汽车定位,对标竞争宝马I3,它采用的是2710型号电池,其电池规格容量在60-90KWH,不会超过100KWH的顶级配置,以实现与Model S的差异品牌定位;它的基础版本配置会接近60KWH的电池组,续航里程约为320公里,官方售价为3.5万美元,其高配版本则猜测可达90KWH,续航里程可达480公里,但官方售价会上升至6万美元,由此看来电池成本依旧是制约特斯拉价格的关键因素。
此前特斯拉采用松下18650锂电池,其电池成本约为250美元/KWH,马斯克曾宣称要将电池成本下降到100美元/KWH,但是电池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进行新材料创新,单纯依靠规模生产可降价幅度仅为20%-30%,因此特斯拉未来锂电池创新会改变电池制作材料及结构,不排除2710号电池采用硅材料来提升电池储能密度,由此可能会影响到电池循环使用寿命,但Model3依旧值得期待,它可能会为特斯拉带来200亿美元的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