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为什么汽车用铅酸蓄电池,而不用锂电池?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6 09:22    点击量:
都说汽车的心脏是发动机,但是汽车的蓄电池可以说是相当于人类的大脑,体积小容量大,还可以循环供电, 那为什么不换用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电池呢?
 
 
一般轿车上使用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轿车用的蓄电池使用超过2年后,容量及放电能力将会下降。一般车用蓄电池寿命不会超过4年。当然了,保养良好的蓄电池的寿命会更长。 那为什么不换锂电池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铅酸电池耐低温!在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的放电性能是处于衰减性递减的,零下10度就会迅速没电,铅酸电池零下50度都能发动汽车。这一点锂电池很难做到。
 
 
另外,铅酸电池相对于锂电池安全和稳定性能更好,锂离子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容易在负极形成锂结晶,可能会刺穿隔膜导致蓄电池短路从而爆炸。由于汽车特殊性选择安全稳定性高的电池作为第一考虑因素。
 
 
最后,就是老生长谈的成本问题,锂离子电池的成本肯定是高于铅酸蓄电池的,现在的技术虽然可以生产出来,但是成本绝对不低。
在铅酸电池回收上,我国目前尚无仓储、回收、运输标准、车载路线控制等一系列细则,严重制约了废旧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张天任表示,国家对铅酸电池企业额外征收4%的电池消费税,其本意是防治污染行为,但这使得正规企业竞争力大为削弱。“其废旧铅蓄电池的收购价格与非正规处理的小作坊相比处于劣势,没有竞争优势。”张天任表示。
 
加征4%消费税影响巨大
 
张天任表示,消费税的征收使铅酸电池企业在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下失去了动力。2017年以来,原材料铅的价格涨幅高达50%,由于铅蓄电池中70%左右的成本是铅,铅价上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加上4%的消费税,铅酸电池企业在过去一年成本飙升。“企业税负率过重,骨干企业无不苦不堪言。”张天任说道。
 
据张天任调查,在2016年对铅酸电池加征4%的消费税之后,企业受到冲击非常大。据介绍,安徽的一家电池企业铅蓄电池出口额在国内同业位居领先,2016年被征消费税后由于成本和销售价格提高,造成出口市场萎缩,业务成交量急剧下滑近30%。
 
另外,开征4%的消费税后,在国内生产铅蓄电池的成本明显偏高,产业发展已逐步向低成本的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泰国、印度、菲律宾转移,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用能成本、土地成本都比国内便宜,又没有消费税。据张天任了解,浙江省已经有10多家企业到这些国家进行考察调研,考虑在这些国家投资设厂。
 
而另一方面,在电池回收中,小商贩走街串巷,由于其交易既不开票,又没有场地、设施和环保投入,也不使用专业危化品物流专用车运输,肆意哄抬价格,从消费者手中回购废旧铅蓄电池,卖给小作坊加工后获取高额利润,导致污染环境严重。“这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张天任表示。
 
“三无”冶炼企业综合利用率低,一般仅为80%至85%,最高不超过90%,导致全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吨铅在冶炼过程中流失掉。“我国每年税收因此损失近150亿元。”张天任表示。
 
“电池身份证”不符合实际
 
在电池回收上,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等七部门在2月26日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汽车企业将负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基金,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办法》将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
 
按照这个规定,电池将拥有可识别编码,作为回收的一环。但在张天任看来,这个方法还有待改进的地方。张天任表示,即将推行的扫码系统,一旦电池变型或编码被任意涂改后,将无法进行扫码。同时,如果从销售、收集、转移、处置等全过程采用扫码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张天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一个处置能力为30万吨的再生企业,一年按10个月生产,每天处置1000吨电动车用小密电池,即每天处置电池约22万只,而扫码工每人每天只能扫码3500个,需要80多人。因此,这种扫码方式可操作性不强。
 
据此张天任建议,国家鼓励和支持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绿色循环生产企业构建全国废旧铅蓄电池规范化回收体系,打造废旧铅蓄电池生产、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绿色智造、绿色回收、绿色转移、绿色处置,引领铅蓄电池行业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除了提出在物流、园地建设、政策税收上进行扶持外,张天任特别提出政府监管体系的建立。他建议,由政府管理部门建立全国性最具权威的回收系统管理平台,更好地实现对铅蓄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为确保各铅蓄电池的商业机密不被泄露、行业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平台更具社会公信力,而不能由某家企业或有企业背景的单位或第三方盈利机构建设运作和组织实施;
 
张天任表示,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从严从重打击铅蓄电池非法产业链上回收处置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源头上确保合法正规的回收处置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进一步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通过工信部《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只有132家骨干企业,全国铅蓄电池企业的数量已由2012年的1749家减少至300家左右。集中度大幅提高,这些骨干企业能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