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塔公司已停止采购铅酸电池 改为采购锂电池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7 11:17
点击量:次
为解决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18年组织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塔公司”)等开展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发挥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渠道作用,在商业模式构建、关键技术研发、标准规范研究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创新。铁塔公司作为国有大型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企业,拥有190万个基站,对备用电源有较大需求,通过推进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在保障通信服务需要的同时,实现了对退役动力蓄电池的集中利用与管控,取得显著成果。
大胆探索,开展试验试点。长期以来,铁塔公司的基站备用电源主要使用铅酸电池,每年采购铅酸电池约10万吨。铅酸电池存在使用寿命短、性能低、含有大量重金属铅等缺点,废弃后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此,铁塔公司于2015年开始,陆续在12个省市3000多个基站开展梯次利用电池替换铅酸电池试验,充分验证了梯次利用安全性和技术经济性可行。
停止采购铅酸电池,大力推广锂电池梯次利用。铁塔公司加快基站梯次利用示范推广,2018年已停止采购铅酸电池,统一采购梯次利用电池。截至2018年底,已在全国31个省市约12万个基站使用梯次电池约1.5GWh,替代铅酸电池约4.5万吨。铁塔公司与中国一汽、上汽集团等11家汽车生产企业合作规划构建回收渠道,并在上海、湖北、广东等区域率先实施;与再生利用企业合作优化退役动力蓄电池电池回收利用流程,确保报废梯次利用电池的集中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同时,与中国邮政、商业银行、国网电动车等企业合作研究将梯次利用电池应用在机房备用电源、电网削峰填谷、新能源发电及电力动态扩容等方面,并正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建设15MWh光伏发电梯次利用项目、10MWh风力发电梯次利用等试验项目,提升梯次利用综合效率。
加强技术合作,建立标准体系。铁塔公司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牵头行业突破了电池成组、容量综合评估等一批梯次利用关键技术,统一了电池管理系统通信接口及协议要求,推进梯次利用的智能化和标准化。企业形成了《梯次电池产品技术规范书》《梯次电池包装、运输及仓储管控要求》等相关技术规范,牵头制定行业标准《通信基站梯次利用车用动力电池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填补国内通信行业梯次利用技术规范空白,引领梯次利用技术进步。
铁塔公司在大力推动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目前退役电池量较少,产业链下游企业争夺挤占有限的退役电池资源,梯次利用电池采购价格居高不下。同时,行业还在残值评估等技术方面存在瓶颈,亟需动力蓄电池使用的历史数据等信息用于评估退役动力蓄电池性能,以确保筛选重组的梯次利用电池产品安全可靠。
铁塔公司已经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据铁塔公司规划,2019年其将继续扩大梯次利用电池使用规模,预计应用梯次利用电池约5GWh,替换铅酸电池约15万吨,预计可消纳退役动力蓄电池超过5万吨。在17个省市地区建设回收服务网点150个,并发展备用电源综合解决方案等多种应用模式,突破残值评估、快速检测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健全优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2019(第四届)镍钴锂锰产业链峰会——全球锂电技术研讨会诚邀正极材料、锂电池企业探讨产业链发展新动态,解读行业政策走向,分析后市价格趋势!与行业内90%的企业老总、采购、总工共同回顾2018,展望2019,畅想2020!
事实上,张天任已连续多年贡献自己的议案及建议,其中有一份关于调整和取消电池消费税的建议,他已经连续提了四年。今年,他再次代表全行业发声,呼吁要尽快调整和取消电池消费税,促进中国电池工业高质量发展。
连续4年呼吁电池消费税取消
“铅蓄电池不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性的产业,而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资源循环性的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据了解,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就开始对铅蓄电池征收4%的消费税,而当时消费税的设立初衷是为了限制“两高一资”,引导绿色消费。
不过,经过几年发展,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污染防治重点已经从生产企业转移到了废旧电池回收处置环节,面向生产企业征收的惩罚性消费税,不仅对“防污治污”不够精准,反而给生产企业造成了过重的负担,创新研发和环保投入后劲乏力,使铅蓄电池产业推进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受到阻滞。
张天任表示,“很多人认为铅蓄电池是‘两高一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目前,铅蓄电池在产品设计环节相继导入绿色生态设计,替代原有的传统设计,从源头上把控,降低了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风险。其次,对环境有影响的含镉、含砷铅蓄电池已被全面淘汰,污染物易外泄的开口式电池也被阀控式密封新型电池所替代。目前,只要塑料外壳有足够强度,只要合法规范贮存、运输和处置,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此外,张天任还补充道,“废旧铅蓄电池具有极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是唯一可以高效循环利用资源的电池产品,也是所有的废物中资源回收可利用率最高的,而消费税这种具有惩罚性质的税收其实并不合适”。
目前,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吨的铅在非法冶炼过程中流失掉,成为污染源以及人们健康的严重风险源。工信部的赛迪研究院此前做过一次联合调研,显示仅京津冀地区的废铅蓄电池回收,80%掌握在非法社会源渠道。
锂电池回收势在必行
除却铅蓄电池的回收外,张天任对于锂电池的回收也十分关心。
张天任表示,“锂离子电池的‘退休年龄’已经来了,我们的回收机制也要跟上”。目前,即使美国也仍处于锂电池回收的研发,天能集团作为一家港股上市的电池公司,也在加大对锂电池回收的研发,为“退休”的锂电池未雨绸缪。
会议上,张天任表示,“报废的动力锂电池是宝贵的‘城市矿山’,且金属含量远高于矿石,将其中的锂、钴、镍等有价金属加以回收,再生利用,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进口,降低对外依存度,保护国家资源战略的安全。” 锂电池如此重要,其回收当然不能走铅酸蓄电池回收的老路。
因此,锂电池回收的立法立规要走在前面,有关部门应当提前谋划布局、建立规范。张天任在会上为媒体详细介绍了目前小汽车中锂电池的构造。
他表示,目前一辆小汽车的电池包里大约有四五千个锂电池,大的乘用车则可多达七八千个锂电池。但不像铅酸蓄电池,报废之后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依然有电,如储存运输不当,可能引起燃烧或正极爆炸。
虽然安全风险极高,但目前国内仍没有形成锂电池回收处理的技术,也没有精尖回收装备可以进行回收。因此,张天任建议国家针对锂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加快标准制定、鼓励技术研发。如Pack系统拆解的现场工艺规范,电池余量的检测标准等;鼓励具有产业优势的地方编制新能源锂电池监管、回收、循环利用的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出更符合产业实际、更具可操作性的国家层面的实施方案。
张天任透露,目前天能集团正在开建锂电池的二次利用工程及再加工工程,争取2019年年底建成投产。
为如何“脱虚向实”建言
跳出电池企业,张天任还审视了整个中国经济脱虚向实的问题。
他认为,脱虚向实可以纠正,核心是国家要通过制订立法,重视和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增加制造业的资本回报率,进而让资金留在实体经济中,而不是在金融领域空转。
张天任举例称,“技术改造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利润率,用增量资本产出率测算,同样投用项目的销售利润率技术改造是10%,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为6%左右,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等优势,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脱实向虚’的危险倾向”。
而且,技改也有乘数效应。
张天任表示,全国技改项目中,中央每投入1亿元,可以拉动的投资是20亿元,拉动效率达到20倍左右,新增工业产值30亿元,利润3.1亿元。也就是说,技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和引导带动作用,将有效撬动社会资金,助推我国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这对于中国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