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氢燃料电池板块大幅高开, 厚普股份等6股涨停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9 09:38    点击量:
金融界网站18日讯 氢燃料电池板块今日高开,厚普股份、鸿达兴业、京城股份、同济科技、科力远、新大洲A涨停,美锦能源、大洋电机、富瑞特装等涨超5%。
 
据悉,今年的两会上,氢燃料电池产业引起热议,众多能源巨头、车企、核电企业高管和院士均有建议发展氢燃料电池产业。多位两会代表就氢能源产业发展提出系列提案,主要包括战略地位提升、加大技术投入、确保补贴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
 
目前中国能源巨头、车企、发动机企业和众多产业资本均有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当前中国年制氢量2000万吨,氢气来源广泛且成本较低,燃料电池产业国产化快速提升,中国燃料电池产业迎来导入期。
 
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应用场景不仅仅是汽车,还可以应用于轮船、潜艇、分布式热电联产和备电系统等,基本可以应用于任何能源应用场景。
 
国金证券认为氢能不仅是新能源的下一个确定性投资机会,更重要的是掀起能源革命,可以让国家实现能源自主。
 
该机构认为,燃料电池的行情并非简单的炒一波概念,而是一个万亿产业真正起步的序曲,会有越来越多有布局、有业绩、有空间的新的上市公司涌现。目前的上市公司中,A股分别推荐产业布局合理的美锦能源(参股膜电极明星公司广州鸿基、控股燃料电池车制造企业佛山飞驰)、雪人股份(空压机主要供应商、参股HYGS)、雄韬股份(布局膜电极、电堆、系统企业)、大洋电机(布局燃料电池系统、运营,参股BLDP)、潍柴动力(入股BLDP、山东市场垄断地位)。
 
天风证券认为2019年将成为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元年,行业产销量将在2020年超过1万辆。板块投资将从主题投资转向基本面驱动。
 
车用燃料电池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我国已掌握大部分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各环节均有不少优质企业,但仍缺乏量产经验。目前我国企业较为擅长的环节包括:系统集成、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储氢瓶。而根据行业空间测算,价值量较高的环节包括:系统集成、电堆、膜电极、储氢瓶和氢气供应。此外,考虑到燃料电池车的推广对加氢站依赖极大,加氢预计是整个产业链最先启动的环节,建议关注:1)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美锦能源、东岳集团、潍柴动力、雄韬股份;2)前端氢能源环节的厚普股份、鸿达兴业、滨化股份;3)其它环节的雪人股份、科恒股份、蠡湖股份等。
第三个方面,是热失控的诱因和电池管理。第一个诱因就是内短路,对在用电池和事故电池的分析发现,电池制造时均匀的极片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折叠区域的破裂,容易发生局部的析锂,从而导致热失控。另外就是制造过程中的杂质也会引起内部的短路,我们把这个叫电池的癌症,因为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诱发热失控,有时候往往会经历很长时间之后产生内短路。为此我们发明了电池内短路的一个替代实验方法,通过在一个特定电池里面植入记忆合金实现预期的内短路。我们研究之后把内短路分成了四类,其中铝集流体和负极相连是最危险的内短路。也是必须要提前预警的,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并获得了内短路的三阶段演变过程。第一阶段,只有电压的下调,没有温度的上升;第二阶段才有温度的上升,第三阶段才发生急剧的温度上升现象,也就是热失控。根据这个演变过程,我们争取在前两个阶段把内短路判别出来,就可以提前15分钟将可能引发热失控的内短路预警出来,这一技术已经与宁德时代进行了合作。
 
第二个方面就是充电,我们通过测试分析搞清了过充热失控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热电耦合模型来预测电池过充热失控的表现。过充事故一般是微过充,比如电池的不一致性导致的,因为不一致,充电过程中有的地方已经充满了,有的地方还没有充满,就会导致有一些充满的电池微过充,接着就会在负极材料上析锂,产生锂枝晶,就是所谓的析锂,导致安全性变差,导致短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基于参比电极的无析锂快充技术,把负极的电位控制在零以上(零以下会析锂),这需要增加一个电极,即三电极。在三电极基础上,可以基于模型进行反馈和观察,这就是我们的无析锂快充技术,这种技术应用之后就没有析锂发生,而且充电速度加快。
 
第三个原因是老化。电池老化后的不一致性会扩大,这就是电池循环次数的增加不一致性会变得越来越大的原因,而随着容量一致性变差,电池管理的精确性也就很差。另外,低温环境下的老化会严重影响电池的热稳定性,发生热失控的自生热温度会降低,这就更容易导致热失控。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保障电池系统安全性的核心是研发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目前,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国内的产品的功能不足、精度不够,尤其是安全功能是不全,因此需要加大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力度。清华在电池管理系统的积淀比较丰富,已经获得65项专利授权,这些专利在国内外著名公司合作中得到了应用,其中部分专利也授权给了奔驰汽车公司。
 
那么我们如何彻底解决电池安全性问题?近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来保障安全性,但是长远看,要保障电池的绝对安全就需要前瞻性的科学研究。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比能是全世界范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我们不能因为有安全问题就不发展高比能量电池,关键是把握高比能量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点。比如高镍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本征安全问题,其机理是正极会释放氧,我们可以通过界面的修饰来延缓正极释氧,提高稳定性;再一个就是开发下一代的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电解液燃烧的问题。
 
基于各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比较,短期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下一步将会向固态电池方向发展。综合考虑电池成本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我们建议我国也应该走类似的路径,即短期是液态电解质,发展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炭负极,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和热蔓延的抑制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这类电池能够满足电动汽车500公里续驶里程的要求。中长期,从液态电解质逐步过渡到全固态电池,估计在2030年全固态电池将会得到产业化应用。
 
总之,我们要力争解决动力电池本征安全问题,保障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我的报告的总结,可以归纳为:
 
我们要正确看待近期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事件,其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没有遵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技术验证周期的偏短等等。
 
在政策方面的建议包括:
 
第一,原有的产业化目标(2020年单体达到350瓦时/公斤,系统26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2000次)是偏高的,从安全角度考虑,我认为不宜强行推行。
 
第二,补贴政策要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对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宜过快、不宜更改过频,这是我对财政部的建议。
 
第三,尽快推出电动汽车安全年检规范。同时,为了更好处理和分析电动汽车事故,最好有电动汽车黑匣子,同时电池包要留有消防安全的接口,目前的电池包封的很死,导致消防灭火的时候困难重重,这些是对公安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