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百科

氢燃料电池有了技术新突破 纯电动汽车还能买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7 11:44    点击量:
数据显示,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1527辆。
 
燃料电池汽车,对于我们来说似乎还有点陌生。不过从2018年开始,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开始受到市场关注。
 
我国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与采用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从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来看,纯电动汽车更适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能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
 
 
图为在车展上拍摄的丰田Mirai氢燃料电池车。新华社记者 牛晓雷摄
 
最近,A股市场中燃料电池概念较为活跃,中通客车、长城电工、鸿达兴业、雄韬股份、雪人股份、大洋电机、华昌化工等个股集体拉升。据了解,这与新科研成果引发市场对氢燃料电池技术加快应用的想象有一定关系。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公告称研发出新型催化剂,可解除氢燃料电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机,延长电池寿命,拓宽电池使用的温度限制,确保其在寒冬也能正常启动。
 
“氢燃料电池目前有很多突破性的创新和专利,且具备空气污染较小、技术相对成熟等优势,但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其发展进程。”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一旦成本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未来氢燃料电池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氢能源应用领域,日韩等汽车巨头涉足较早。2013年2月份,世界第一辆量产版氢燃料电池车现代ix35 FCV正式下线,如今NEXO也蓄势待发;本田Clarity、丰田Mirai等概念车也已经批量生产。未来,韩国计划到2025年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年产能提升至10万辆;日本则预测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将比2017年增长28倍。
 
相比纯电动汽车而言,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充氢时间短,续航持久”的特点。据了解,本田Clarity概念车加注氢燃料只需3分钟,可实现最大续航里程750公里。因此,氢能源车产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车企。去年6月份,韩国现代与奥迪签订合约,将协作研发氢能源技术,希望发展氢能源汽车产业链。此外,通用和本田、宝马和丰田等都已建立起了相关合作。
 
聚焦国内市场,我国很早就形成了以大学研究院为主体的氢能源燃料电池研发机构,并为汽车应用打下了一定基础。在乘用车领域,上汽集团推出了荣威950插电混动燃料汽车,长城汽车此前也收购了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51%的股权,并计划在2022年推出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宇通和福田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已经得到实际应用,中国重汽也研制出了3款氢能源燃料车型。
 
目前,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氢能源燃料汽车给予了大力支持。2018年2月份,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4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规定,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同时地方单车补贴额不超过国家单车补贴额度的100%。
 
从长期来看,“随着燃料电池辅助系统批量制造,实现关键零部件包括空压机、增湿器批量化生产,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最终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会降低到传统车水平。”有车企负责人表示。
 
不过,发展氢能源汽车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氢能源存储难、加氢站建设难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328座正在运营的加氢站,其中国内共有12座。然而,这些加氢站主要是为研发型及示范性汽车提供加注服务,无法有效普及。
 
针对上述问题,2018年我国提出,要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同时加快车载储氢系统技术发展。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业内人士表示,氢能应用是重要发展方向,未来或将改变现有能源格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甚至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节点,“2025年,燃料电池技术将会成熟,累计推广汽车将会达到5万至10万辆”。
 
届时,随着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以及技术不断提升,具备高效率、低污染以及长续航等优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得到快速发展,并最终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柴动力疯涨的背后,是整个氢燃料电池板块开年后的“全线飘红”。2月11日新春首个工作日,氢燃料电池概念股持续走强,中通客车(000957.SZ)涨停,长城电工(600192.SH)、雄韬股份(002733.SZ)、大洋电机(002249.SZ)、华昌化工(002274.SZ)等个股集体拉升。次日,长城电工直接涨停。2月14日截至收盘,全柴动力直线涨停,美锦能源(000723.SZ)冲击涨停,雪人股份(002639.SZ)以5.39%的涨幅跟涨。
 
对此,有业内分析指出,市场炒作的相关概念个股,虽然部分走势较强,但相关公司对于氢燃料的研发,更多仍停留在实验或者初期投资阶段,距离量产、签订合同和贡献利润等阶段仍尚远。
 
“目前氢燃料电池当作概念炒作没有问题,接下来还会有消息出来刺激,有反复炒作的可能,毕竟相关概念股的总体股价位置并不高。但是要以此判断其可以冲击锂电池的位置,甚至改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还为时尚早。”资深从业者袁月分析。
 
20家氢燃料电池公司去年亏损
 
当不少嗅觉灵敏的A股上市公司抢先一步布局氢燃料电池这块“蛋糕”,投资风险的警示亦接踵而至。
 
2月14日,就在上交所提示全柴动力融资监控指标达到20.791%,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时,在刚刚过去的1月,全柴动力已经连续发布了5次风险提示。在最新的1月29日风险公告中,全柴动力称,燃料电池市场刚刚起步,距离商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公司控股子公司元隽公司燃料电池业务尚处于研发试制阶段,未批量生产,且对上市公司整体业务影响较小。公司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不过828万元,同比下降 74.68%。而去年四季度,全柴动力还挂牌出售了公司在上海的部分房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氢燃料电池还处于产品技术开发和验证阶段,且主要通过车型示范运营进行推广,并不会快速形成规模。因此对于产业链相关企业而言,或短期内难以带来明显的业绩贡献。
 
依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推荐的氢燃料电池企业重点关注名单,经济观察网记者梳理了39家主要氢燃料电池概念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其中,在31家已发布2018年业绩预告的公司中,14家业绩预增,17家业绩预减。此外,在尚未发布2018全年业绩预告的8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增长,而包括全柴动力在内的另外3家公司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全柴动力实现利润3671万元,同比减少45.26%。
 
具体来看,在14家净利润预增的上市公司中,有3家企业增幅超过100%,表现亮眼。其中,专注氢气供应的华昌化工预计2018年净利润1.40亿-1.60亿,同比增长144.26%-179.16%;空压机主要供应商雪人股份预计2018年净利润1500万-2100万,同比增长125.47%-135.66%;首次实现扭亏为盈的东方钽业(000962.SZ)则预计净利润为2200万-3200万元,同比增长105.79%-108.42%。
 
而在17家业绩预减的氢燃料电池概念股上市公司中,新大洲A(000571.SZ)、福田汽车(600166.SH)、猛狮科技、厚普股份(300471.SZ)4家公司的净利润降幅均高达1300%以上。其中,新大洲A预计亏损7.00亿-8.00亿,同比减少3372%-3840%。此外,时代万恒(600241.SH)与大洋电机两家公司2018年净利润同比降幅也高达600%以上。
 
由此来看,目前氢燃料电池车的相关业务在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占比仍比较低,业绩体现仍尚待时日。对此,中信证券也分析指出,近期燃料电池产业规划频出,一旦行业商业化推广迎来提速,将打开未来三年10倍的增长空间。
 
“十城千辆”计划进入倒计时
 
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源自行业风向的悄然变动。1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路军岭、韦世强、杨金龙等课题组,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铂,攻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难题。同日,该成果发布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据悉,燃料电池中最核心的材料是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以及双极板。其中,铂催化剂会驱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的核心反应,从而会产生水。而该科研成果表示,已经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保护铂催化剂免受无处不在的一氧化碳的污染。
 
“这些发现可能会大大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时代的到来。”路军岭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一种廉价的且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一氧化碳优先氧化催化剂,既可以提供机载燃料电池的全时保护,也可以为工厂高纯氢气制备提供有效手段。
 
技术难题屡破的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有望在2019年正式实施“十城千辆”推广计划。1月28日,有消息称,该计划有望在今年正式启动。而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基础较好的如北京、上海、张家口、成都、郑州、如皋、佛山、潍坊、苏州、大连等城市均有可能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