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还要多久?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27 11:47
点击量:次
正当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驶入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家庭时,另外一种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近期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预计国内到2030年将实现百万辆销售目标的新能源汽车,与流行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有何区别?产业化进展如何?距离真正驶入寻常百姓家究竟还有多远?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加氢3~5分钟,续航700公里
据介绍,目前,汽车界所说的燃料电池主要指氢燃料电池。“通俗来讲,氢燃料汽车就像加油一样加氢气。不过,排出来的却是水。”一位来自传统汽车企业的人士对《工人日报》记者说,理论上来说,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氢能源汽车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加氢时间短、续航里程长;二是更环保。
日本丰田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领军企业之一,该企业量产的第一辆氢电池车Mirai,可实现加氢3~5分钟,续航700公里。而在国内,2018年9月27日,上海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正式上线,公交车在氢燃料电池的驱动下,续航里程可达560公里以上。
“这与理想状况下,至少要充电1个小时、续航三四百公里的纯电动车相比,很有优势。”这位人士表示。
此外,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只需加注氢气,且在行驶过程中只有水排出,被认为比需要充电的纯电动汽车更环保。
产业化拓展的重点方向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有关燃料电池汽车的讨论逐渐升温。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曾指出,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在今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燃料电池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未来3~5年,作为主流纯电动汽车电池的三元锂电池会达到技术瓶颈,而燃料电池则被认为是发展方向之一。
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权认为,氢能的利用将是重塑产业链的关键之举,氢能是撬动汽车和能源两个行业超10万亿元GDP的产业。
在补贴方面,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的财政补贴将全部取消,但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将保持一定强度的财政补贴。各省市近年来也在极力支持当地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2018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武汉、重庆等已出台相关氢燃料电池汽车地方补助政策。
正处在风口上
那么,拥有诸多优点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政策加码下,发展情况如何呢?
1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1527辆。
这个数字已属来之不易,“根据中国和全球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进程,我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于纯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大约晚10年左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
那么,为何传统车企没有像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一样,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一拥而上呢?
“是技术和成本两方面的原因。”接受记者采访的传统车企人士介绍说,“首先,氢气的制取和储存都是难题。其次,电池催化剂铂金价格太高。以韩国现代集团的最新氢燃料电池汽车Nexo为例,其零售价约为6万美元,约为其同一品牌类似燃油车型两倍多。”
据介绍,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仍不完善,处于起步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一些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车企中。此外,加氢站建造成本高昂,目前我国运营中的加氢站仅有10座左右,明年预计有100座左右。
不过,尽管如此,业界认为,燃料电池“就像2012年前后的锂电池产业,正处在风口上”。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有41家整车厂开发出了56款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并覆盖25家燃料电池系统公司,在建加氢站45座,全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就超过850亿元。
结合我国的发展计划,欧阳明高表示,到2025年,燃料电池技术将会成熟,推广累计将会达到5万到10万辆。到2030年,新一代氢能技术突破,制氢、储氢、运氢全面突破,燃料电池技术在交通和能源领域推广达到100万辆。
2019年,中国将实行号称史上最严格的国六排放标准,就在消费者对它各抒己见时,欧洲发布了更为严苛的规定。
当地时间12月17日,欧盟各国政府代表和欧洲议会代表在汽车减排目标上达成一致,最终解决了汽车生产大国和环保主义立法者之间的分歧。经过协商,欧盟定下减排37.5%的目标,比欧盟此前提出的2021年减排30%的提案更加严格。
此外,欧盟在此次谈判中还确定了到2025年将轿车和货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至15%的临时目标。面对更加严苛的政策,欧洲正在加快生产零排放汽车的步伐,到2030年,大约三分之一的新车将是电动或者氢动力汽车。
02
事实上,不光欧洲国家,我国也在积极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要实现在私人乘用车、大型商用车等领域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需到2030年。
目前,上汽集团、潍柴动力、福田汽车、长城汽车等厂商已经明确规划,未来将加大投入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商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对氢燃料电池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在特定区域的公共服务用车领域实现小规模运营,运营规模约为5000辆;到2025年,城市私人用车、公共服务用车城市领域实现大批量应用,规模约为5万辆;到2030年,在私人乘用车、大型商用车领域实现大规模化商业推广,规模为百万辆。
同样,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匹配的加氢站的建设也在加速。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年度评估报告2018》,2017年,我国已有13座加氢站投入运营,目前在建的加氢站超过20座,已注册的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超过200家。
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相比有很大优势,首先它排放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做到接近100%的无污染。其次,氢的来源很广泛,工业制氢和生物制氢均可实现量产。最后,加注氢燃料速度很快,和加注燃油速度相差无几,一罐氢气的续航可以达到上千公里。
“零排放、支持大载重、长续航里程、燃料补给速度快、燃烧效率高”都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所在,这同时决定了它未来必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田、现代等品牌早就开始对燃料电池进行研究,本田Clarity是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型,这款车将燃料电池和电动机集成在发动机舱内,一大一小两个氢气罐放置在后排座椅下方,储能电池被放置在车底,丝毫不会影响到车内空间。
本田Clarity在日本JC08标准下,综合续航里程可达到750km,在美国EPA标准下也可达到589km,是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里程最长的一款车。
此外,现代在2013年也上市了ix35氢能源版车型,是世界上首款量产并出售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它搭载一套输出功率为100kW的燃料电池系统,最高时速为160km/h,10分钟就可加满氢气,续航里程为426km。
事实上,现代ix35氢能源版车型算是一款老车了,为了进一步提升续航,现代在今年还发布了全新的氢能源车型Nexo,它搭载3个氢气罐,综合续航里程突破595km,仅需5分钟即可充满氢气,性能十分强大。
不难发现,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光是一个发展方向,很多厂商已经开始尝试。在纯电动汽车还未突破技术瓶颈的环境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量产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即便有能力进行量产,加氢站等配套设施的落地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