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混动汽车电池,在没了电以后油耗表现怎么样?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04 09:18
点击量:次
如今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增长,很多家庭都买上了汽车。不过随着近些年的发展,燃油汽车的主导市场地位正在慢慢的被新能源汽车代替。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让很多人眼前一亮,除了环保以外,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省油。
而且现在国际上的油价最近一直跌宕起伏,看的车主们心里头直难受,大家都在考虑现在油价的下跌,是不是意味着将来油价疯狂的上涨。很多车主内心极度恐慌,纷纷怀念以前的7元时代。
可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让很多车主免去了这样的烦恼,不过就算是新能源汽车也还有纯电动和混动两种车型。对于混动汽车来说,同样需要燃油的支持和电能的支持。所以对于插电混动汽车来说,如果电池没有电了,车子的油耗怎么样呢?我们来听听比亚迪唐的车主怎么说。
插电混动的汽车相对于纯电动续航汽车来说其实还是有不少优势的,至少续航里程比较长。因为混动汽车在电量充足的时候是完全用不到燃油的,但是在电量不足时就会启动燃油发动机,所以续航问题不太用担心。这时候的车子和传统的燃油汽车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两样了。
不过这时候的油耗是多少呢?首先如果车子没电了,那就只能消耗燃油依靠发动机驱动,在这种情况下,1.5L、2L的油耗几乎是不可能了。比亚迪唐、秦的车主都表示苦不堪言。因为没有电的混动汽车需要给电池充电,所以燃油基本上是一油多用,再加上车子自身的重量问题,所以这时候跑的油耗就会非常高,甚至高过普通家用燃油汽车。
所以如果想要开出2L的油耗就需要合理设置止损阈值。而且现在国家设置了很多充电桩,在也不向前两年一样面临不好充电的危机了,等再过几年新能源汽车全面普及的时候,在技术上和电池续航等问题上一定还会有更好的提升。
新能源混动汽车,在没了电以后油耗表现怎么样?比亚迪唐车主:苦不堪言……不知道大家的新能源汽车表现怎么样呢?
是的,你刚买来的纯电动车,三年之后的残值可能仅有20%!据悉,新能源二手车的整体残值偏低,插电混合动力的车型保值率与传统车型接近,但纯电动的三年残值就很低了:宝马5系PHEV为50.3%,比亚迪唐 DM为49%,荣威e550 PHEV为43.4%;纯电动车里最高的特斯拉Model S为69.8%,比亚迪e6仅为36.7%,逸动EV仅为22.9%。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默默拿上计算器,算自己的纯电动车打了2折剩多少钱。为了牌照为了限行没办法选纯电车型,有既环保(能上绿牌不限行)而二手残值更高的车么?
特斯拉Model S成为三年保值率最高的纯电动车型
燃料电池汽车不了解下吗?它或许也是未来新能源车型主力军之一,燃料电池汽车简称FCV(Fuel Cell Vehicles),与PHEV类似(所以折旧率不一定低于纯电动),不过其燃油发动机的部分变成了燃料电池,车辆的动力靠添加氢气(或者甲醇)为燃料,没有续航忧虑,而且燃料分解后无污染,对环境很友好,可以说在动力电池接近天花板情况下,是汽车动力长期的发展方向。
全球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极其少有
国外FCV的代表是氢动力的丰田Mirai,它直接使用氢气作为燃料驱动汽车,是公认的最没污染的汽车之一;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对氢气运输、存储要求很高,而且加氢站和车辆制造的成本也居高不下;所以国内主流是采用“甲醇重制氢”的技术代替氢气,例如荣威950 FCV。这种“甲醇重制氢”的汽车行驶成本仅是普通燃油车的三分之一,妥妥的绿色新能源汽车,但诞生以来一直没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为什么呢?
现代氢燃料电池车Nexo
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
众所周知,汽车制造生产链条体量庞大、涉及面广,一种尖端的新技术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到进千家万户,需要技术、资金和政策方面的诸多考量。
影响国内甲醇汽车发展普及的因素
1、技术问题:“甲醇重制氢”技术只需添加价格低廉的甲醇作为燃料,在行驶过程中,甲醇和水作用产生氢气,达到零排放,但甲醇有天然的“硬伤”,有毒且腐蚀性强,离大规模商用有很长的路;
2、成本问题:目前国内只有吉利、上汽、重汽和陕汽的甲醇汽车投放市场,主流车厂对甲醇汽车技术研发很少,市场需求也少,虽然国家补贴20-50万/台,但终端价格仍高企;再者加油站需要改造才能适应燃料汽车加注甲醇的需求;
3、政策及风口问题:虽然早在2016年氢能产业就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但直到2018年11月,工信部表示在有条件地区加快甲醇汽车推广,2019年“推动加氢设施建设”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此前燃油汽车在国内尚未受到政策的足够重视,未受到资本的青睐;
而在刚闭幕的全国两会里,身兼全国人大代表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出:推动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普及的提案,具体包括提升氢能产业的战略地位、加大燃料电池的技术研发投入、补贴政策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意见。在国内“甲醇重制氢”技术的大发展的背景下,甲醇汽车一夜之间又被迅速关注起来。在已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今天,甲醇汽车的表现是否比纯电动汽车更优秀?甲醇车离大规模量产或者爆发还要走多远?
诚然,目前除氢燃料汽车外,真正零污染的汽车是没有的,国家大力推广的纯电动车,它全生命排污量不比燃油车低是不容争议的现实;弱混动、插电混合动力、甚至是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出现,也是汽油车走向纯电汽车的过渡技术,现在也存在不少争议。所以目前针对甲醇汽车的安全、环保等问题争论,正是市场逐渐重视这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表现。
而甲醇燃料在国内船舶应用的例子可以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好的示范:目前甲醇作为多省市船用柴油燃料的替代品,2018年已经逐步通过国家的验收,验证了甲醇燃料的安全和环保性。再者,由于技术的储备和加气站的整改等现实条件,目前大规模推广甲醇汽油明显不现实,但在小范围试点推行,或从商用车、客车等车型推广起来,未尝不可,通过试点充分暴露甲醇汽油的问题,并做好实际的应对方案,才可稳步推进。
上世纪90年代,欧美等国家的一些地区曾发展过甲醇汽车,但无奈政府和用户不愿意接受甲醇汽油(当时没有“甲醇重制氢”技术,只是单纯的把甲醇作为驱动燃料,当时甲醇燃烧值只有汽油的三分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而目前第二代“甲醇重整氢”技术为燃料汽车带来的变革相当大,但在民众心中还是个“未知数”。在发展技术之余,教育和推广工作也不容被忽略,这几年纯电动车的快速推广,除靠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外,车厂、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宣传解惑,应记一功。
从技术、政策导向和普及成本来看,现阶段的纯电动汽车在国内发展潜力的确被看高一线,但发展甲醇汽车,从甲醇燃料过渡到氢燃料汽车,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许2019年是燃料汽车商业化的元年,沉淀技术和市场教育是燃料汽车尚未普及前最需要做的事,不然像当年共享单车一时风光无限,到最后却落得一地鸡毛,这样的试错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