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越做越先进,为什么电池却越做越不耐用呢?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1 09:11
点击量:次
如今手机发展迅速,基本每年推出的新机在性能和功能方面都会有一个不小的突破,但是对比一下几年前,手机电池容量却并没有提高多少,那么为何电池技术却难有突破呢?
首先从最基本的技术层面来说,目前手机使用的基本都是锂电池,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电解液在钴酸锂正极和碳负极间运动来实现充放电,锂电池技术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电池性能也基本被压榨到了极限。
想要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电池容量,只能寻求其他的方案。比较行之有效的是开发出新型的正负电极材料,实现稳定的充放电循环,虽然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但是碍于成本,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所以在提高单位体积内电池容量这件事目前是比较难走,不过为了解决手机电量不够用这个问题,各大厂商纷纷推出了快速充电方案,怎么说呢,其实还是挺实用的,也算是曲线救国了吧。
自全世界进入和平时代后,全世界的科技技术都在高速的发展。从最初需要半个足球场大的计算机,计算能力不如现在智能手机的阿波罗登月器,到如今可以装进我们口袋的智能手机,科技进步了许多。
但在这几十年间,电池技术为什么没有大跃进呢?人类的未来是否被锂电池束缚了?就如同新能源汽车,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续航,如果续航问题得到大大提升,比如10000KM,哪里还有汽油车市场。
其实,电池技术一直在发展。我们之所以觉得电池技术没有发展,更多的是我们对电量的需求,远远超越了电池技术发展的速度,再加上很多厂商,都是在屏幕功耗上、处理器功耗上做功夫,继而有了这种错觉。如果拿十年前的电池与如今的锂电池做对比,就会发现,电量、体积、安全性都大大提升了。
除此之外,锂电池的发展现在处于一个瓶颈期,能量密度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那未来的新型电池有哪些呢?吉普为大家盘点下: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正极、负极依赖于氧化还原反应,带电的锂离子在电解液中来回穿梭。目前下消费电子领域,锂电池的正极用料是钴酸锂,负极用料是石墨,只要在正负极用料上做文章就会有新的突破。
负极材料:石墨烯
石墨烯是现在炒得非常火的应用材料,也掀起了一股石墨烯研发热潮。石墨烯的容量较高,可逆容量约700mAh/g,高于石墨类负极的容量,石墨烯良好的导热性能确保其在电池体系中的稳定性,石墨烯片层间距大于石墨,使锂离子在石墨烯片层间扩散通畅,有利于提高电池功率性能。总之一点,好于石墨。
但目前情况是批量生产工艺不成熟、价格高昂、性能不稳定,石墨烯是率先作为正负极添加剂在锂离子电池中使用。
更换锂离子:钠离子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相似,充电时,Na+从正极材料中脱出,经过电解液嵌入负极材料,同时电子通过外电路转移到负极,保持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原理上,钠离子电池的充电时间可以缩短到锂离子电池的1/5。另外,钠资源约占地壳元素储量的2.64%,成本是低于锂。
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及锂离子电池,在小型数码产品可能会少见它。
进一步进化:固态锂电池
我们用得最多的还是液态锂电池,而固态锂电池是相对液态锂电池而言,是指结构中不含液体,所有材料都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储能器件。有几个有点:能量密度高、体积小、柔性化的前景、更安全。
固态锂电池也有成本高的问题,也不是具有特大创新力,但它却是容易实现的一种电池。
以上是吉普介绍的几种未来电池,当然未来电池还有很多研究方向,比如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锌空气电池,都是可能取代锂离子电池的。吉普只想告诉大家,不用太操心这些了解即可,自有厂家去头疼。世界末日了,会英雄挺身而出,而我们普通人只要做好被拯救的准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