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固态电池展示巨大潜力,大众集团预计大量投产
为了在2050年之前实现完全脱碳目标,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在所有领域设置了未来几年需要达成的阶段性目标。所涉及的举措将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不仅有效而且可持续的碳减排;第
二,在能源供应方面转向可再生能源电池;第三,针对无法避免的剩余排放提供补偿。例如,为了达成汽车全生命周期碳平衡优化这一目标,大众汽车集团已经从供应链上着手相关工作。
一份详尽的路线图正在拟定中。值得一提的是,在钢和铝供应领域存在巨大的碳减排潜力。
集团在2025年的目标是:相比2015年的水平,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减少3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众汽车正在致力实现车型组合的电动化。到2023年,集团仅针对电动化领域
的投资就将超过300亿欧元。到2030年,集团旗下车队中电池汽车的覆盖比例将提高到至少40%。今年,第一批新一代电动汽车将投入生产:首先是奥迪e-tron随后是保时捷Taycan。目
前,这两款车型的预定总量已达到20,000辆。同时,随着大众汽车ID.车型产量的增加,电动汽车将成为市场主流,首批面市的其他电动车型还包括:ID.CROZZ、西雅特el-born、斯柯
达VisionE、ID.BUZZ,以及ID.VIZZION。
为了支持电动攻势的开展,集团遴选了LG化学、SKI、宁德时代和三星作为其战略电池供应商。鉴于持续增长的需求,大众汽车同样密切关注在欧洲参与建设电池工厂的可能性。展
望未来,固态电池同样展示出巨大的潜力。集团希望与合作伙伴QuantumScape携手,将固态电池技术应用到产业化生产中。
与此同时,到2025年集团所有工厂的碳排放量将相比2010年减少50%。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发电厂开展的由燃煤到燃气的转变将自2023年起,实现每年150万吨的碳减排。奥迪位于比
利时布鲁塞尔的工厂已经全部实现碳中和生产。德国茨维考工厂除了将成为模块化电动平台MEB的主要工厂,其生产的ID.车型也将实现从生产到交付全程的碳中和。
MEB平台在大众汽车集团的电动汽车攻势中位居核心地位,通过第三方合作,对MEB平台进行最广泛的挖掘利用,并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显著降低电动出行的成本。这同样让个人移
动出行在未来变得经济实惠,且适用于主流市场。在近期日内瓦国际车展上宣布的与德国亚琛的e.GO移动出行集团所开展的合作即是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