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整个城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开始“缺电”,锂电池真的那么不耐用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9 16:49    点击量:

整个城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开始“手机缺电”。

“我也想不明白啊,手机总没电不是早就有了吗?iPhone这种大屏手机费电的事情,又不是一两天了。”某投资机构投资人在今年4月份共享充电宝领域集中曝出融资消息时,这样对腾讯创业(微信公众号ID:qqchuangye)说。

手机电池缺电的痛点一直存在,共享充电的热浪却是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

一个看似并不太新的商业模式,为何能吸引这么多项目在同一时间密集涌入?

此前,另一桩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生意率先火起来了,那就是共享单车。有人认为,共享充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逐“共享”这个概念。

事实上,也不乏嗅觉敏锐的创业者对共享单车的模式有所借鉴。

“摩拜和ofo建立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Hi电创始人刘文源告诉腾讯创业。

河马充电创始人王润把共享单车火起来的原因总结为:高频刚需、适用量广以及费用门槛低。“当时我一直在想,还有没有什么生意符合这个事儿,后来一想,哎,这事儿符合啊!”

唐永波做共享充电的初衷就很简单:2016年8月,他到杭州火车站接一个朋友,由于头一天晚上没充电,到达火车站时,电池已经只剩4%的电量。

结果自然是意料之中,手机没电无法联系,在人潮涌动的火车站里找朋友的过程费尽了周折。“把他送走后我就想,这是一个刚需嘛。”

而我们从公司成立时间发现,来电科技其实是这些玩家中最早的。

做了多年充电宝生产的“来电哥”袁炳松,在2013年小米进入充电宝行业后,发现自己深圳的充电宝工厂瞬间被打得落花流水,猝不及防中,他开始寻求转型。

“小米的价格真的是底价了,可以说毫无利润。”来电科技CMO任牧对我们说,“转型是迫不得已的。”

2015年,袁炳松受朋友之托,向其所开的餐饮店提供了一批充电宝,用于顾客平时的手机充电需求。

结果没过多久,朋友又给袁炳松打电话,说还需要一批新的充电宝。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