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充电宝需求旺盛,锂电池最好不要用充电宝充电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19 16:52    点击量: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当前,共享经济强势崛起并大行其道,先后诞生出网约车和共享电池两个现象级产品。如今,共享充电宝又开始搭着“共享”的顺风车被投资者追捧。

但在资本热捧的背后,共享充电宝领域并没有被普遍看好,反而在市场空间、盈利模式、安全性等方面遭到质疑。其中,安全性低导致的用户数据泄露更是成为人们集中抨击的槽点,被认为是共享充电宝的致命缺陷。

共享经济盛行之下,共享充电宝火了

近两年,中国刮起了“共享经济”的大风,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的10%以上。

在这一大环境下,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两个市场先后爆发,尽管当前相关企业仍靠资本输血才勉强存活,但这仍难以阻挡早已热血沸腾的资本继续入局,似乎只有玩儿命砸钱才能站稳脚跟。于是,共享充电宝就成了资本角逐的下一个领域。

今年3月底以来,小电科技、来电科技、Hi电等相关企业相继宣布获得高达亿元级别的融资,行业火热的势头甚至一度盖过了共享经济的前辈共享单车。不少网友表示,似乎在一夜之间,“共享充电宝”这个市场就爆发了。

据蓝鲸TMT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已有十余家创业公司入场。其中,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和小电科技最新一轮融资都在亿元左右。在投资层面,3月底至4月上旬,腾讯、鼎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资本巨鳄累计携大约3亿元资金涌入到共享充电宝领域。

然而,随着共享充电宝的热度不断攀升,与之相应的质疑声也开始甚嚣尘上。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在“共享经济”出现之前,部分高铁、机场、车站就已出现大型充电机柜,用户可免费使用,共享充电宝只是扩大了使用场景而已。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吐槽称,“共享充电实际上是个伪需求”、“低频使用,借和还都不方便,不会考虑”。

从目前的布局来看,共享充电宝市场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一个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主要应用于餐厅、咖啡厅等环境,以小电科技的桌用型充电宝为代表;另一个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应用场景与前一个类似,以街电、来电科技的小型机柜为代表;最后一个是移动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主要存在于大型商场,以大型机柜为代表。

在收取押金和费用方面,不同类型的充电宝也有所不同。比如,租用街电共享充电宝的用户需交99元押金,并自带数据线,充电费用为1小时1元;小电科技的桌用型充电宝无需押金,且配备数据线,用户只需扫码付款便可充电,费用也为1小时1元;租用来电科技的充电宝则需100元押金(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可免押金),收费标准同样为1小时1元,1小时内归还则免费.

独立IT分析师付亮对蓝鲸TMT表示,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本身的供电电池情况尚佳,很多用户都已习惯自带充电宝出门;而共享充电涉及到租金以及充电宝取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更倾向于减少操作、设置“省电模式”等来延长手机的使用时间,共享充电的需求实际上并没有企业宣传的那么大。

一位长期观察互联网行业的人士也表示,共享充电宝实际上只是披着“共享”外衣的租赁业务,属于“伪共享”范畴,有借风口炒作的嫌疑。加之中国投融资环境的“跟风”特性,才使这一领域被快速催熟,在市场需求被放大的前提下,这很可能是“虚火旺盛”的表现。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