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面对内忧外患国内锂电行业巨头会合并吗
一分钟导读:
1.“四面楚歌”是我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面临的挑战。
2.资金压力、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制约着企业发展。
3.专家纷纷表态,合并?短期内不会,但未来有可能。
近日,奔驰与宝马旗下出行及相关业务合并案,在经过了长达9个月的“拉锯战”之后,最终获得了美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的批准。据外媒报道,两家巨头企业将基于合并的出行业务联合成立一家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将于2019年1月正式运营双方的汽车共享项目Car2Go和Drive Now。
其实,奔驰与宝马在2018年的合作还很多。据彭博社消息,奔驰和宝马正在探讨进行全面的战略合作,将在纯电动整车平台、动力电池和自动驾驶领域展开深度的联合研发。
位于汽车产业顶峰的两家企业握手言和,这一迹象会否向上延伸至动力电池端?同处中国乃至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头部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电池、孚能科技等企业,它们自由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内外竞争形势严峻
用“四面楚歌”形容我国头部动力电池企业2018年的状况最为贴切。
外有各方势力的疯狂入侵。
2018年以来,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等日韩企业纷纷选择“回马枪”来华扩产。
其中,韩国企业在中国的野心异常庞大。三星SDI此前明确表示,将为中国的财政补贴政策在2020年结束做准备;LG化学已与华友钴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生产三元正极相关材料;SK集团近期也收购了灵宝华鑫的股份,力求抢占上游部分铜箔市场。
外国车企也选择来华建厂以提升自身动力电池生产能力。2018年以来,特斯拉、宝马均在建设、扩建动力电池工厂方面“下狠手”;戴姆勒集团、本田、丰田等外资企业也把在中国建厂或扩产提上了日程。
此外,不容忽视的还有国外政府层面的压力。近期,德国与波兰、德国与法国先后明确表态,加强相互间在电池制造领域的合作。德国呼吁建立“欧洲电池联盟”,德法两国政府共同发表了《法德电池制造宣言》。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塞夫科维奇更表示,欧盟将加快审核通过对电池生产的补贴,并将该补贴纳入欧盟预算及区域援助基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