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外众多企业,中国的电池行业竞争已进入良性循环
三星SDI对中国市场的野心可谓毫不遮掩。其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明确表示:“我们将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2020年结束做准备”。随后在其三季度财报上再次提到:随着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全面退坡,将极大有利于三星SDI在华市场的开拓,并将为公司利润增长贡献巨大,我们将对市场的新动向做好准备。
12月初,有媒体报道,三星SDI于近日低调重启位于西安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并将重新调整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据悉,三星SDI将在西安共计投资1.7万亿韩元(约合105亿元人民币),筹建占地面积16万㎡的工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5条60Ah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该金额也是三星SDI近年来在全球投资的最大金额。
无独有偶,近日从三星天津工厂方面及三星中国方面也传出消息,三星拟在天津调整部分产品结构,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生产线和车用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工厂等新项目,新增投资达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
三星SDI在华投资简析:与三星SDI在中国重启并扩增产能的消息于年底才浮出水面不同,其动力电池产品今年早早就进入在了人们的视野。据电池中国网了解,工信部今年公布的310批和312批新能源汽车公告中,由三星环新提供电池配套的车型也相继入围。无法获得补贴,但仍有车企选择配套其电池,也足以说明部分车企在提前尝试无补贴时代的竞争能力。三星中国高层人士也对外表示,此次在天津加大投资,是三星在中国产业战略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星在中国“进入、融入、升级”三级跳的关键一跃。
在中国政府的力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戴姆勒、宝马、大众、丰田、通用、雷诺、沃尔沃等国际主流车企都在积极向电动化战略转型,并积极参与到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来,而上述车企也多是三星SDI、LG化学、SKI和松下等电池企业的客户。电池中国网认为,日韩电池企业在华投资建厂无疑将进一步巩固与上述车企的合作关系。
尽管现阶段日韩电池产能尚未放量,对当前市场需求还未造成直接的威胁,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洗牌却早已展开。多位接受电池中国网采访的专家认为,经过洗牌和重组,最后可能80%的动力电池企业会被边缘化甚至退出市场。方建华认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洗牌仍然是存量洗牌,伴随着日韩企业的进入带来的增量洗牌将会进一步加剧和深入。不过,他也指出,经历过保护培育期后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产业链配套、终端品牌推广应用等方面都积聚了相应优势,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市场环境已今非昔比,“外来者”未必能称心如意,同时国际电池巨头的进入也将更有利于国内电池市场的良性竞争。
SKI在华投资简析:资料显示,SKI不仅是国际知名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更是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全球隔膜市场占有率排第二,仅次于日本旭化成。SKI再次切入中国市场依然是利用其在隔膜领域的优势,同时,常州隔膜工厂收购的投建及灵宝华鑫也将进一步扩大其在隔膜等领域的影响力。无论是时间节点还是地点,SKI在华新建的隔膜厂与电池厂都高度吻合。很明显,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取消的临近,SKI已经为打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蓄足了力气,抢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