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吗?电动车企给你答案
然而,在喜人的市场面前要想站稳脚跟,车企绕不开成本。因为电池成本几乎决定着的价格。
以某自主品牌电动汽车为例,其燃油版车型最低的官方售价仅为7万元左右,但电动版本最低官方售价就要21万元,扣除国家和地方补贴后,其市场终端售价最低也在13万元左右。二者间差价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上。
以目前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生产的的动力电池成本0.15美元/瓦时(约为1.04元/瓦时)为基准测算,目前市场热销的纯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大多在40-60度之间,算下来仅仅电池成本就需4-6万元。
换句话说,消费者要求车价降低,补贴又日趋减少,如果动力电池成本不能继续下降,留给车企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有内部人士透露给电池中国网,如今的电动乘用车、商用车都选用三元电池,为什么?因为电动汽车要减重,要满足长续航里程。“按车子跑300-500公里,需要配50度电来计算,电池的成本刚刚能够让企业有小小的利润空间。”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产能的释放,电池的价格会有大幅的下降,最终会拉低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售价。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也要求,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成本要降至1元/瓦时以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也曾表示,随着中国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过去五年间,动力电池比能量提升了近一倍。因此,2020年在成本方面达到1元/瓦时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他更强调,美国和欧洲在电池平均成本上的目标为0.1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0.69元/瓦时)和0.1欧元/瓦时(约合人民币0.78元/瓦时),横向比较之下,明显我国1元/瓦时的目标价格偏高,更理想的目标应为0.1美元/瓦时。
从政策、科研、整车厂以及消费者四方都有充分理由,让电池价格只可降、不可涨。
怎么降?降低电池成本需要多方联手
需求已经提出,具体怎么降,就得靠企业了。这里的企业可不单单指电池企业,材料、制造、设备、整车等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共同努力,电池成本才有平稳下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