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这一未来技术
亟待政策扶持
探索需要成本的支撑,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这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淄博淄博高新区一新能源企业的负责人认为。
上述人士的观点在东岳集团被佐证。前述东岳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唐军柯表示,撇开该集团固有产业支持和研发队伍的辛勤付出不提,单论去年2月决定实施建设的其燃料电池膜试验车间,截至目前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随着该车间还在进一步的完善改进。”唐说。
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东岳集团那样,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撑以及雄厚的资金、研发等资本。“燃料电池汽车相关的一众行业被业内广为看好已成共识,但问题是,与燃料电池汽车相关的行业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巨额投入,而我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显然无法做到。”上述高新区这家新能源企业负责人称。
“难做” 不仅仅局限于物力、财力和人力等。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一产业,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国内政策层面支持路径并不十分明晰。
而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欧美日韩等政府一直对此加大扶持力度。其中,英国政府日前提出,将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其计划2030年之前英国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160万辆,并在2050年之前使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0%-50%。同样,2012年5月曾一度称将不再支持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的奥巴马政府在去年5月突然“变脸”,除美国能源部成立推进一项由政府、汽车厂商和燃气公司共同参与的氢基础设施设置的“H2USA”联盟外,更在1月7日为普拉格能源直接提供3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此外,德国、瑞典、丹麦、芬兰、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正在积极部署氢燃料电池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切对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我国很值得借鉴。
作为长期奋战新能源战线的业内人士,唐希望的是,在燃料电池行业风暴即将爆发的当前,除企业自身的探索外,国家在政策扶持层面进一步加强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车企、能源企业参与进来,为中国在这场事关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新能源战役中,争取主动地位。
而我们相信,这不仅仅是唐军柯一人的希望……
日前,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福特及日产汽车就三强联手,计划在5年之内联合开发价格合理的燃料电池汽车,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昂贵的生产成本。
而在上述三方联合协议发出之前,日本丰田与德国宝马也宣布了合作,这两家公司公布将于2020年左右推出燃料型汽车的计划。
此外,去年7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日本本田汽车公司也宣布成立产业联盟,双方将在未来通过广泛的产业合作来削减技术开发成本,共同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
“巨头们的选择显示,这场与燃料电池相关、事关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革命已经势不可挡。”东岳集团上述高管称。
趋势无法逆转,行业的关注旋即而来。“业内普遍认为,今明两年可以被看做是燃料电池车的起始年,而丰田可能会在明年推出商品化的燃料电池车。”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保持乐观的东岳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唐军柯接受本报专访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