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是伪命题?中国何时能造出属于自己的锂电池
“我们老是在孤军奋战。”比亚迪汽车新闻发言人李云飞表示,中国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太严重,比亚迪电动汽车能卖到香港、欧洲,在内地却只能在深圳卖。目前,比亚迪电动汽车E6的月销量徘徊在100辆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补贴政策下发之后,对于地方保护主义会产生一定的遏制作用。因为,新政策规定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城市,外地电动车的推广数量不得低于30%。这对于比亚迪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浙江众泰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浩向笔者介绍,2010年至今近三年时间里,众泰电动汽车租赁一共投放了400多辆车。但成为租赁车主,前提必须要有自己的充电场地,充电问题成为主要的制约要素之一。虽然目前杭州已经建成了67座充换电站,但实际运营的只有7个,公共的充电设施存在很大的浪费。
据了解,众泰是中国第一家获得纯电动车生产许可的汽车企业,也率先在杭州推出纯电动车的私人租赁模式。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电动车的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
从2009年开始,电动汽车电池被列为中国国家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之后,中国工信部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电动车是中国新能源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前几年中国国内大型汽车展上,每家展台上都摆着电动车。
在2013年杭州新能源车展上,电动汽车明显退烧,展车数量反而不及混合动力车。
据中汽协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中国电动车销量为11375辆,在全年超过1800万辆的新车市场中,只占总销量的0.6%。而且,这其中大部分是示范运营的电动公交车、出租车。
“中国车企大多冲着政府补贴而来,产品也是朝着公共交通的方向开发。”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张谦告诉笔者,由于大部分电动车企业无法克服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等瓶颈问题,且思路始终停留在如何降低成本上,仅仅有补贴也无济于事,无法生产出让消费者接受的产品。
其实,翻开汽车发展的历史过程就会发现,西方国家在研究汽车的时候最开始考虑的是电力驱动的,但是介于当时储能条件动力不足的限制而变为研发燃油车,并在燃油车上取得成功。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一直都没有放弃研发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