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锂电制造行业会出现下一个苹果或者特斯拉吗?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3-31 15:03    点击量:

   在上海,如果用户想购买价格为20万左右的比亚迪秦,国家和上海市会各自补贴3.3万,加上免除的牌照拍卖费用,大约8万元。用户大概花7万元可以买到一辆。从3月10日上市起,比亚迪秦在上海已经接到了600个订单,这显示了用户对这款车的兴趣。

  必须说明的是,一款新能源汽车必须要进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才可以获得补贴。补贴车辆的类型也有差别。北京市仅对纯电动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给予补贴,不包括国家补贴政策中的插电式混动车型。

  这意味着其他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目前暂时无法进入北京市场享受补贴。“除非北汽推出混动车型,只要它能享受补贴,我们还可以进入。”一位厂商的人士表示,“我们非常期盼北汽赶快推出混动车型。”

  大公司布局必争之地在一些民营车企寄希望通过新能源车实现弯道超车之时,大公司已经进场布局。

  在新能源技术上占据优势的丰田,早在九十年代就率先推出了混合动力车型。作为丰田混合动力车型的代表作普锐斯,已连续几年成为最畅销车型。截至2013年12月底,丰田汽车混合动力车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经突破600万辆。

  另一巨头大众也不甘落后。近日,大众汽车与上汽、一汽在德国柏林签署联合声明,大众未来将有一系列新能源车型引入中国。此次签署的项目是大众汽车集团与合资企业2014-2018年在中国投资182亿欧元计划的一部分,大众将在中国与两家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推广以及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但需要警惕的是新能源本身是个难以填平的大坑。以比亚迪为例,2013年,比亚迪交出了利润同比增长579.63%的好成绩。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财报不是因为盈利的增减,而是因为亏损收窄。2013年比亚迪亏损5693万,相比2012年的4.8亿亏损,已大幅缩窄88.23%。

  比亚迪汽车副总经理李云飞表示,这主要是新能源的投入太大,前期光投入,没有产出。要不是靠汽车和手机电池代工业务给新能源业务输血,新能源业务很难有今天的成绩。

  目前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破冰源于政策的推动,而非技术的革命。同时也面临地方保护等政策坚冰。要出现像这样的企业,非短期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