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电池寿命?日本科学家给出答案
日本能否笑到最后?
虽说如此,但2025年的ZEV规定要求大型汽车厂商将PHEV、EV和FCV三种汽车的销售比例提高到15.4%。日本某大型汽车厂商的高管表示,由于无法确定终极的环保车,因此需要全方位开发,这是非常稳妥的战略。
但从资源开发看,大型汽车厂商这样做没有问题,而中等规模的汽车厂商无法开发所有的技术。如果车辆电动化能取得进展,汽车行业的技术合作和授权提供等商业模式就会大幅增加。
除了日韩欧美市场外,今后中国市场也不容忽视。大众和通用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如鱼得水,日本厂商中,虽然日产一直在奋战,但差距依然很大。通用及时设立尖端技术研究所,扩充了功能。
丰田和本田此前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都不高。但今后两公司均计划在中国展开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并在当地生产车辆。为此正在扩大研究开发功能。如果考虑到电动化市场的扩大,今后日本厂商也有可能东山再起。
届时存在的课题是各行业的协作方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前提是与当地企业设立合资公司,资本比例方面也存在外国企业不得超过49%的限制。此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诸多制约,比如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与政府机构建立关系、构建人脉网、构筑零部件的供应链、中国自己的锂离子电池相关安全性评测标准的制定等,在这些限制下,考虑什么样的商务模式和业务战略最合适至关重要。
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在于电池。放眼世界,能真正推进车载电池业务的只有日本和韩国。目前,日韩之间还存在技术差距,而且中美欧电池厂商的实力较弱。不过,在电池安全性相关的国际标准等方面,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厂商正在积极活动。
接下来这条新闻相信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部分网友肯定有过买假货的经历,移动电源因为常用,因此移动电源市场也非常混乱,常常假货大行其道。为何山寨移动电源如此猖獗?我们来听一下山寨移动电源生产厂家的独白吧!
汽油车的尾气排放控制催化剂的情况与此相同。笔者1978年刚进本田时才开始开发铂-铑-钯三元系催化剂。虽然可以应对尾气排放规定,但由于催化剂必须一直使用这些元素,导致铑的价格暴涨,曾一度引起很大的骚动。燃料电池中的铂催化剂性能较高,实现代替催化剂的困难非常大。
在燃料电池中,采用固体高分子的电解质膜是必不可少的部件,不过化学厂商已经开始量产,因此无望再通过FCV的量产效应降低其成本。所以,需要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定量分析通过量产效应能将FCV的成本降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