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不了电池技术就解决消费者?为什么要用8000多个小电池驱动汽车?
重构汽车业商业模式
业界和研究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全方位解析特斯拉的颠覆性商业模式。笔者认为,对其商业模式的解析应该建立在其能力的分析之上。
特斯拉一直追求以可承受的价格向市场提供全系、将世界转变为电动化的企业理想。特斯拉有五个引以为傲的基础运营能力,可以保证当下和未来的持续发展。
特斯拉在宣传上定位为全球唯一高级品牌,营造了特斯拉特有的品牌语境。现实的市场业绩确实也非常给力。特斯拉2013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远高于宝马、奔驰等豪车品牌。
合作伙伴是特斯拉独特的运营优势。特斯拉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系统的集成创新,从整车工程、电动驱动、车载互联网、制造、总装、部件外包,直至市场终端,无不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形成最优的全流程体系。
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特斯拉可谓达到极致。它充分实现了车载移动互联功能,车内的大型仪表盘触屏是标志性的核心部件,成为特斯拉车内信息汇总和操纵的中枢控制单元,拥有极佳的客户互动特性。
特斯拉的金融与财务能力不仅体现在强大的融资平台能力,而且为终端客户购车提供了一站式融资服务。在中国,汽车金融服务在各方利益集团的扭曲下,艰难落地不久又遇到各地区的汽车产业调控。在特斯拉的网站上,任何想拥有一辆Tesla S又苦于现金拮据的人,都可以轻点网页上的小小链接——融资。
最后的基础要素是企业管理。为了实现公司管理的顺畅与持续,特斯拉在核心层团队磨合方面,也不惜适时出手,甚至不惜“绝情”贯彻统一的经营思路。
在这五个基础能力上,特斯拉建构起自己具有整合优势的商业模式。
特斯拉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为客户实现了“全价值链”的整合,从产品设计、产品工程、制造、物流、服务直到充电,实现商家与终端用户之间直馈闭环、加速业务流程,并实现线下专卖店体验、线上下单的标准O2O直营模式。
在品牌定位上,除了前述营造的品牌语境外,特斯拉与苹果公司iPhone在品牌定位策略上确有一致之处。首先,iPhone以其极致的外观设计与功能规划,打通了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极限,以“价值取向”作为目标客户和品牌定位的唯一准则。同样,特斯拉定位在高级电动车,以新能源、新体验、极简极致和凝练科技成果的价值取向为品牌价值,俘获以高级自由职业者等文化和商务群体为代表的消费者群落。
但如果简单地给特斯拉贴上奢华标签,就大错特错了。特斯拉在汽车内饰上仍以合成材料为主,但在制造工艺、功能规划和工程实施等方面达到相当高的标准。例如,车内操控基本以方向盘和大屏幕的触屏为主,车门把手的功能设计也达到了任何一款豪华车都难以比肩的程度:轻捻方向盘上一颗顺滑的小辊轮,就可控制天窗的开启闭合,真是感受卓然。
从高定位向下延伸是特斯拉未来的发展方向。特斯拉已经规划了2014年下半年推出Tesla X车型;在未来3年推出第三代特斯拉电动车Gen 3,售价为3万~3.5万美金,是当前价格的一半。
在产品定位方面,特斯拉对电动汽车有独到的贡献。特斯拉绝非最早研发和上市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厂家,从德国奔驰、日本丰田直至中国比亚迪,技术和商业模式都有一定特色。然而,特斯拉从替代型汽车瞬间跻身于市场上的主流高级车型,打破了人们对电动车的传统思维定位。这是整个汽车界所始料不及的。以前,传统企业在分析未来自身战略定位时,新能源汽车还仅仅处于“替代品”位置。如今,特斯拉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