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技术前途未卜?盲目跟风投资不可取
目前,特斯拉公司的年度销量只有2万辆左右,而且市场定位在有限的高端市场人群,特斯拉要想走向未来,就必须扩大产销规模。但是今天,如果期望依靠自己慢慢建厂的方式,来达到成为超级跨国公司的目的,着实有点冷幽默的味道。
当然,收购是一个好的方式。特斯拉可以通过收购大量汽车企业的生产基地来迅速扩张自己的产能,然而,这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特斯拉的经营状况相比之前要好了很多倍,但是却仍然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2013年,特斯拉公司仍然亏损7400万美元。一个持续亏损的公司又如何能够有能力来收购其它的公司呢?
因此,特斯拉最有可能的出路是寻求“被收购”。如果特斯拉经营前景持续看好,其会成为跨国公司争相猎艳的目标。在跨国公司强大的财力支持下,特斯拉可能会将产品向一般大众消费市场延伸,并最终主导大众电动车市场的发展。
比亚迪电池前途未卜
业内锂电池厂商PK:比亚迪特斯拉竞争解读
有人在网上提问:“电动汽车行业的锂离子电池有哪些关键指标?业界技术最先进的是哪些厂商?比亚迪和特斯拉两者的竞争力分别是什么? ”以下的回答来自锂电池从业人士与锂电池爱好者。
胡再冉,锂电技术工程师
离子电池的指标主要有内阻,容量,电压平台,容量保持率,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等,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电池要当做是一个整体,电池的一致性和bms的管理水平,还有整组电池的热管理都很重要,它已经是一个体系。国内技术还不错的厂家有四五家吧,力神,比克。比亚迪的研发人员不少,可以说是中国式的人海战术吧,不过总的来看还是以反向研究为主,总的说还是一个山寨大王,比些小王要先进,但还是山寨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tesla在美国算是比较有优势的,与日本电池厂家合作电池是很成熟的了。而比业迪做电动汽车主要靠政府补贴,它的电动汽车不论好坏,还主要卖给深圳市政府,别的地方政府很少会买。各地方都会买自己生产的电动汽车。
总的来说,锂电池和材料方面日本和韩国要比中国领先10年以上,原创性的进展主要在日本,而美国没有什么电池厂家,主要是一些大学在研究材料。韩国走的路和日本差不多,不过更主要在电池生产上,国内还停留在跟风上马,一拥而上骗风投和政府的钱的阶段。
目前来看,普通消费者在国内还不适合购买电动汽车,技术还不成熟,政府可以买点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车,不过锂电动自行车还是可以买的,价格也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