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局势依旧,目前的主流电池厂商都能做到盈利吗?
令人质疑的盈利模式
201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公司宣布盈利1120万美元。不过,这份盈利水平被刻意进行了包装。因为,不同的会计准则可能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
以特斯拉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为例,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特斯拉Q3盈利1600万美元。但按照GAAP计算,该公司当季却亏损3800万美元。
更为令人质疑的是,在特斯拉这份收入与利润大增的背后,其实是非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在作祟。
按照的财报,一项名为汽车零排放指标(ZEV)的销售额高达6800万美元,占到总收入的12%。根据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规定,在该州生产的所有零排放车辆均可获得不等的ZEV积分,最高7分,每分最高价值5000美元,具体金额由买卖双方商讨决定。特斯拉旗下车型,85千瓦时Model S和60千瓦时ModelS分别获得7分、5分。ModelS成为惟一一家符合加州最高ZEV积分的电池。
无可否认的是,特斯拉汽车产销规模确实也在增长,而且相比其它的电池生产企业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这也是支持特斯拉一季度实现盈利的主要内容。但问题是,随着特斯拉市场销量的扩大,这份非主营业务收入却越来越成为特斯拉主要的收入来源。
不过,最新的关于ZEV规则的变化,将很可能影响到特斯拉的市场表现。有媒体援引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报道称,该机构正在考虑修改ZEV零排放车辆计划的规则,这可能将限制特斯拉公司通过大量出售ZEV信用给其他汽车厂商而获利。
因此,从长期来看,很大程度上依赖非主营业务收入的盈利模式,显然并不具有可复制性和参照性。
“被收购”或是最好归宿
美国问答网站Quora上曾经有人问,“特斯拉要怎么做才能取代三巨头?”一位汽车配件营销公司总裁的解答是:“在年销量上特斯拉跟巨头们相距甚远,不通过并购即能够短期内成为巨头的可能性很低,它最有可能的归宿是被规模大得多的汽车公司收购。”
毋庸置疑,尽管特斯拉风头正劲,但是目前只有一款纯电动车产品的特斯拉只能是汽车产业中的一叶扁舟。要想做大只有两条途径:要么收购别人,要么出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