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启自主研发之路!还需要多久赶上第一梯队?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06 18:18
点击量:次
2017年,中国真正开始成批量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
张翔列举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国内共生产1275台氢燃料电池汽车,2018年的生产总量上升至1619台,具备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达到13家。“虽然产量上来了,但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国外差距仍然不小,核心部件依然靠进口。”张翔对时代周报记者明确指出,尽管中国已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技术水平在国际上仍属第二梯队。
区域分布上,据香橙会研究院统计和分析,国内已形成七大氢产业集群,分别为上海、如皋、苏州、台州、嘉兴、六安、济南代表的华东;北京、天津、张家口、大同代表的华北;佛山、云浮、广州、深圳代表的华南;武汉、襄阳、郑州代表的华中;大连、抚顺代表的东北;西安、汉中、银川、兰州代表的西北;成都、重庆代表的西南—号称“氢能东西南北中”五大发展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氢能源电池汽车的产量有决定性影响。
以华南地区为例,2018年10月,广东省发改委出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在2019年开发出自主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一年,深圳、佛山、广州、云浮四地区销售的氢燃料电池车总量为503辆,占全国销量的60%。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19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正式实施“十城千辆”推广计划,选取氢燃料电池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张家口、成都、郑州、如皋、佛山、潍坊、苏州、大连等进行试点推广。该计划可能延续十年前纯电动车的推广思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推广的应用阶段。
仿效高铁模式,亟须顶层设计
“现在氢能源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多受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缺乏跨区域的产业协调机制。”台湾成功大学前瞻绿色产业科技研究暨验证中心研究员、台湾发展研究院再生能源材料科技研究所所长吴信达表示,当下“东南西北中”的分散发展态势,与“乱枪打鸟”没有太大分别:每个区域都在发展当地的氢能源产业,但核心技术开发、产业分工、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出现了分工不均甚至标准互斥的状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周边区域缺乏上路标准,佛山的氢能源汽车只允许在佛山范围内行驶。”吴信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产业发展早期,“乱枪打鸟”的消极影响不会马上显现,但随着产业发展,这一顽疾可能成为产业发展的内生障碍。
张翔列举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国内共生产1275台氢燃料电池汽车,2018年的生产总量上升至1619台,具备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达到13家。“虽然产量上来了,但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国外差距仍然不小,核心部件依然靠进口。”张翔对时代周报记者明确指出,尽管中国已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技术水平在国际上仍属第二梯队。
区域分布上,据香橙会研究院统计和分析,国内已形成七大氢产业集群,分别为上海、如皋、苏州、台州、嘉兴、六安、济南代表的华东;北京、天津、张家口、大同代表的华北;佛山、云浮、广州、深圳代表的华南;武汉、襄阳、郑州代表的华中;大连、抚顺代表的东北;西安、汉中、银川、兰州代表的西北;成都、重庆代表的西南—号称“氢能东西南北中”五大发展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氢能源电池汽车的产量有决定性影响。
以华南地区为例,2018年10月,广东省发改委出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在2019年开发出自主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一年,深圳、佛山、广州、云浮四地区销售的氢燃料电池车总量为503辆,占全国销量的60%。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19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正式实施“十城千辆”推广计划,选取氢燃料电池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张家口、成都、郑州、如皋、佛山、潍坊、苏州、大连等进行试点推广。该计划可能延续十年前纯电动车的推广思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推广的应用阶段。
仿效高铁模式,亟须顶层设计
“现在氢能源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多受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缺乏跨区域的产业协调机制。”台湾成功大学前瞻绿色产业科技研究暨验证中心研究员、台湾发展研究院再生能源材料科技研究所所长吴信达表示,当下“东南西北中”的分散发展态势,与“乱枪打鸟”没有太大分别:每个区域都在发展当地的氢能源产业,但核心技术开发、产业分工、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出现了分工不均甚至标准互斥的状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周边区域缺乏上路标准,佛山的氢能源汽车只允许在佛山范围内行驶。”吴信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产业发展早期,“乱枪打鸟”的消极影响不会马上显现,但随着产业发展,这一顽疾可能成为产业发展的内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