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出租车能扩大市场吗?解决电池问题以前还很悬
电动车运营商·出租车
鹏程电动去年盈利1200万扭亏经验:放开市场强于单纯补贴
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推广应用的先锋城市深圳而言,纯电动出租车运营的成功无疑是值得骄傲的,毕竟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从最初深圳市鹏程电动汽车出租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鹏程电动)录得700万元亏损(2010年下半年~2011年底)到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鹏程电动总经理杜军透露,鹏程电动去年已有1200万元盈利。
也许,鹏程电动的运行轨迹可以见证产业发展过程的风风雨雨。截至目前,鹏程电动累计已投入850台纯电动出租车,不到2000名驾驶员。
前期由于充电设施匮乏和运行经验不足,鹏程电动一度问题四起,“我们走过的这几年,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教训,这对于政策制定、车辆技术特性、充电市场发展等借鉴意义不容小觑。我们很愿意将自身经验教训拿出来分享,包括未来可能实现的异地复制,我想这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运作是有帮助的。”鹏程电动总经理杜军向记者表示,其5年来的体会是企业真正所需的政策不多,除了适当的资金支持之外,放开市场才是行业发展的真正所在。
电动出租的初期运营/
杜军很清楚地记得,5年前的5月17日,首批50台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交付使用的情形。“那时候我们很迷茫,对电池的性能、质量不甚了解,也不确定电动汽车能否成功用于出租车市场。”
为响应政府号召,深圳巴士集团和比亚迪分别出资1100万元和900万元,成立深圳市鹏程电动汽车出租有限公司,当时作为深圳巴士集团下属鹏程汽车出租公司负责人的杜军,离开熟悉的传统出租车行业,出任鹏程电动的总经理,投入这个看似很有前景,而目前迷雾重重的新行业中去。
当时杜军的团队有60余人,最后跟随他来到鹏程电动的只有4人。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人是出于对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
在杜军看来,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或许是出租车公司转型的突破口。他向记者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目前传统出租车燃油费已占其运营成本约60%,占营业收入的30%左右。从长远来看,随着石油资源的进一步消耗,出租车公司所需承担的燃油成本还将提升,而不断高企的成本又不能一味分摊在消费者身上,因此企业转型势在必行。
万事开头难。由于前期充电桩设施匮乏,车辆长时间排队充电不可避免,由此造成的运行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到公司的运营。不仅如此,司机收入亦得不到保障。为了稳定驾驶员团队,鹏程电动只能牺牲公司的利益来补贴司机。与传统出租车公司不同的是,新生的鹏程电动采取的是司机领取固定工资加业绩奖惩制度,运行公里数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同时,由于运行初期对车辆技术特性了解不足,运行效率相对较低,车辆维保成本居高不下。这样的状况在鹏程电动持续了有超过一年的时间。
尽管头顶国内首个纯电动出租项目的光环,鹏程电动前期运营不佳引起广泛关注,质疑声时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