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充电桩有难点?还是应以发展电池为主
目前,各地充电设施的建设进度情况不一,即使是被各地视作样本的深圳亦不完善,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充电难,极大阻碍了新能源汽车在私家车领域的推广。
作为新能源汽车在私家车市场推广的前奏,深圳纯电动e6车主徐师傅表示,跑一个白班要充两次电,一次大约一小时,这还不算排队的时间,目前充电桩也就罗湖、福田多点,平时根本不敢往远跑。
特斯拉在美国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建设超级充电网络。据公开数据显示,其现已在美国境内建了81个超级充电站,并有规划在2015年底前建设258家充电站,届时将基本覆盖美国全域。
据悉,单个充电桩成本即一万元,而充电电价又和电网收费一致,作为央企的南方电网在既不必受地方政府支配,又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建设意愿其实并不大。
易泽明表示,鉴于很多城市充电设备不完善,比亚迪推出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以期缓解充电站的承受能力。该技术不再依赖专业的专业充电站,新能源车可直接使用当地交流电充电。
据车主魏韬的使用经验,正在租房的他“还未申请充电桩,每月向物业交180元即可从物业拉线充电,类似电动自行车”。
核心问题在电池
如果整车厂商没有制造电动车的完整产业链,会不会对发展产生阻碍?何勇灵认为,“想做全产业链很难,因为汽车是一个复杂产品,光凭一家的技术力量可能支持不了,所以全靠自己来做未必是一个好的思路”。
不过,一向以打通产业链著称的比亚迪不这么认为。易泽明表示“新能源车是一个新兴产业,特别是对动力电池、电控技术要求很高,在行业发展之初,没有合格的配套供应商。在起始之初,比亚迪坚持垂直整合的生产模式,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及核心零部件,完善新能源车产业链。”
但是,在何勇灵看来,“电机技术已经很成熟,核心问题在于电池,一个是成本,一个是安全性,还有一个就是充电衰减。在电池这一块,目前没有哪一家做得特别好,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要真正取代内燃机还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