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高效能的固态锂电池?
那么电池是不是就没有可能进入寻常百姓家了呢?我们不妨从一个另类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20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购买一辆小轿车的价格大概需要1000美元,除了在二战以后的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价格有过数次短暂的稳定期以外,普通家庭汽车的平均价格是一直在上涨的。
目前美国最普通的家庭轿车也在2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美国汽车以美元计价的售价上涨了约20倍!但是,汽车从100年前还是富人家庭象征发展成为现在美国几乎人手一部的生活必需品,地位改变可谓翻天覆地!那为什么车价增加了20倍,汽车反而普及了?
据统计,美国现在普通家庭的年收入相对于100年前,按照美元的账面数字计算增加了几乎40倍。虽然汽车的价格是在不断增加的,但美国家庭收入的增加速度更快,也就是说即便汽车的绝对价格(以美元计价)是在不断上涨的但其相对价格是在不断下降的,汽车能够在全世界普及的答案就在这里!
就好比从第一代iPhone上市到现在的iPhone5S,电池价格一直变化不大只是略有上升。但是,苹果手机从五六年前只是作为科技新潮人士和有钱人的奢侈品,到现在普通人“咬咬牙就能够买得起”的变化,背后的逻辑是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的结果。
对于普通轿车而言,一款新车型量产以后,其售价是逐年下降的,平均每年的降幅大概在 2%左右,这主要因为设计费用和零部件费用的下降。但是如果我们只考虑新款车型当年上市时的售价,那么相对于几年前同系列的老款车型而言,新车型的售价在绝对值上毫无疑问是不断攀升的(当然这里面美元贬值的贡献不可忽略)。
笔者认同现在电动汽车尤其是PHEV和EV价格确实是太高了,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但笔者相信,老百姓的收入增幅肯定是会高于电动汽车价格(新款车型)增幅的。
一旦电动汽车在老百姓收入比例里面的相对价格下降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电动汽车就达到了普及的临界点了,这就跟现在普通家庭轿车已经可以被中国中产家庭接受的道理完全一样。
那么什么时候这个临界点才能到来?笔者并非经济学家,无法预测国人收入水平的增幅能否长时间保持在目前的水平。笔者把这个问题交给读者来思考。诸位看官,您觉得未来十年之内,中国普通家庭的收入水平达到可以接受现在纯电动汽车价位(比如比亚迪e6不包括补贴大概30万元的售价)的可能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