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的原理很简单,但快充真的不会对电池寿命造成影响吗?
“快充很伤电池的!你是不是想给我换新手机?”显然说这句话是对快充技术的不了解。为了让大家能够理解透彻这个事情,求真实验室做足功课,好好给大家上一堂课,了解清楚电池加速老化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解决这个误会。
1
快充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现在手机的电池容量普遍都在两三千mAh以上,使用传统的5V/1A充电器,充满一块电池至少需要三小时以上的时间,比以前诺基亚手机一个多小时充满电,时间长了很多。随着电池容量的提升,原有的充电器功率不能满足充电的需要,于是快充技术就出现了。
S10拆解
各大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家的快充技术,其原理是提高充电的电流和电压,来实高功率充电。简单来说,充电端口的输入功率=输入电压x输入电流。一般手机充电器会有一个充电曲线,通过控制不同的电压和电流,来实现最高的充电效率。普遍来说,最高效的方式开始都是恒流充电(充电速度较快),然后是恒压充电(充电速度下来了,因为电池本身的电压上去了),最后是涓流充电(在充满电后,补偿因自放电而造成的容量损失)。
电池计算公式
现在大多数手机使用的都是采用高通QuickCharge充电技术来实现,从最开始的1.0标准,到现在最新的4.0标准,标准越高充电效率越高。QC1.0突破USB-IF关于USBBatteryCharge1.2的协议,电压电流提升到5V2A,充电时间缩短40%。快充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是从QC2.0开始,通过握手协议,让充电器与手机互相识别,握手后再提高传输电压,最高可达20V,虽然电流不变,但充电的效率提升了近75%。
高通
QC3.0则是在2.0的基础上,引入最佳电压智能协议(INOV)算法,准确控制充电的电压,输入电压达到了200mV一档的自适应调节,性能有了近38%的提升同时降低了损耗,此时凭借电压的可控,电流提升至3A。目前主流的快充手机应用的是QC2.0和QC3.0标准。到了QC4.0则是更精细的智能调整控制电压,精度达到了20mV为一档,充电的电流电压也变得更加灵活,有恒定3A或非恒定4.7A-5.6A,电压也并不需要达到20V这么高,在5V-9V之间进行智能调控,最终有了近20%的速度提升,效率提升近30%。
一加5
快充技术,之所以要求更加精细的电流和电压控制,主要原因就是能够获得更极致的充电曲线,在充电的前段,高功率充电能够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电能,剩余未充电的电池容量,则是通过逐渐减慢的方式完成充电,予以保护电池和电路。
电池老化的机理
手机上使用的电池绝大多是锂离子电池,我们所说的电池老化就是指锂离子电池在日常使用当中的衰减老化。为什么会出现老化现象呢?先给大家科普一下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可以在阴阳两极的电解液中穿行,从而产生为设备供能的电流。而所谓的电池容量,可简单理解成电池中(在充放电时)来回跑的锂离子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