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采用哪种材料的电池性能最好?只有靠实验来证明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8 21:02    点击量:

新型电解液LiFSI

 

锂电池电解液是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一般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电解液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锂电池主要使用的电解质是六氟磷酸锂。用含氟锂盐制成的电池性能好,无爆炸危险,适用性强。在锂电池电解质中添加LiFSI后,可提高离子导电率及电池充放电特性。比如,反复充放电300次后,1.2MLiPF6的情况下放电容量保持率会降至约60%,而在1.0MLiPF6中添加0.2MLiFSI后,保持率可超过80%。目前LiFSI已经进入商用,用此种电解质废弃电池处理工作相对简单,对生态环境友好,因此该类电解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泛。

 

05化学途径小结

 

对比分析以上四种提升动力电池性能的化学途径,未来提升动力电池比容量的关键点在正极材料。而正极材料目前是短板,补齐短板,动力电池的比容量提升将有质的飞跃。目前,全球厂商均集中力量研究三元锂动力电池,在锂正极中主要是加入镍、钴、锰三元素。并不断调配三种元素之间的比例以提升电池性能。未来更有前途的三元材料是镍、钴、铝,不断调配实验这三种材料间的配比,将会获得能量密度更大的三元锂电池。新型三元锂电池通过与硅碳负极的适配,再搭配新型电解液LiFSI,并用更薄的湿法薄膜包裹,将使得新型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环境更友好、安全性更高以及循环寿命更长。

 

动力电池展望

 

现有体系下,电池能量密度的理论极限为300Wh/kg,如果要达到2025年,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比能量达500Wh/kg,有前景的方案包括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等新的电化学体系电池。

 

固态电池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最高,因为固态锂电池和液态锂电池在工作原理上并无区别,只是电解质为固态与液态的区别。由于固态电池不再使用石墨负极,而是直接使用金属锂负极,所以大大减轻负极材料用量,使得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明显提高。目前实验室已试制出能量密度为300-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安全性能也比较高,不过该种电池体积较小,成本较高,目前仅在苹果手机等高端小巧设备上有应用。

 

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目前实验室试制的锂硫电池比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硫作为正极材料理论比能量高达2600Wh/kg,且单质硫成本低、对于环境友好,但是,锂硫电池在试制过程中有诸多技术难题无法突破,包括安全性、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等。锂硫电池应用前景广阔,环境友好,如果试制成功,无异于一场革命,新能源汽车将会迅速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锂空气电池的续航里程最长,单次续航里程可达2000公里,不仅如此,锂空气电池比能量有望超过700Wh/kg。金属空气电池是以金属为燃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能的一种特殊燃料电池。锂空气电池的比能量是锂离子电池的10倍,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但是锂金属过于活泼,碰见水蒸汽马上会发生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其安全性、稳定差。锂空气电池的应用还有诸多技术难关要攻克。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