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电解液要被替代了吗?为什么说下一代主流会是固态锂电池?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18 23:01    点击量:

 此外,中国生产的锂电池在试验阶段往往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标准,但进入大规模生产之后,由于生产设备的精密度问题,无法保证产品一致性,成品率较低。在隔膜方面,1万平方米的产能可能只有40%~50%的成品率。目前,一套成套设备价格在1.5亿元以上。

  因此,中国的锂电池主要运用于低端市场,国内产品面向山寨手机、电动工具、移动电源的中低端应用。

  另一方面,中国锂电池还处在低端市场的时候,海外最前沿已经步入下一代锂电池。这一代锂电池的技术是液态电解液,下一代锂电池可能是固态电解液,固态电解液的优点在于安全性高,不需要隔膜,如果使用固态电解液,那目前高毛利的隔膜工艺将不存在。固态电解液锂电池在实验室已经开发成功,日本企业将会在未来几年内进行生产,如果固态电解液锂电池大面积运用,那中国制造企业这几年的投入将打水漂。
 

 但从目前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的锂电池产能已经高于电动车出场数量。

  从细分行业看,锂电池主要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领域,这四个领域均处于严重产能过剩。

  锂电池上游的正负极材料,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了技术工艺,生产企业国内已超过170家,国产正负极材料可以运用在智能手机、移动电源、新能源车等多个领域。但这一技术壁垒较低,中外厂商都已掌握。近年来中外厂商纷纷扩张,产能大增,随后市场进入了压价竞争时代。2010年,负极材料均价7.95万元/吨,2013年负极材料均价跌至6.5万元/吨,每年下跌6.5%,行业毛利只有25%-30%,净利润5%-10%。

  而且,为了抢占市场,中国企业的惯用手段是低价和长时间的还款周期,这导致了许多企业应收帐款高企,风险巨大,譬如上市公司德赛电池2013年的应收帐款比2012年增加了80%以上。

  锂电池主要组成部分电解液,产能同样过剩。截至2013年底,国内电解液厂商在45家左右,年产能15万吨,远超需求,而且根据目前的开工量,产能过剩还将持续2-3年。

  技术壁垒较高的隔膜同样如此,2013年,全球隔膜需求量7.5亿平方米。这7.5亿平方米的需求中,高端市场被海外垄断,中端市场的中国市场份额不到20%,低端市场由诸多国内企业争夺,即使如此,中国隔膜厂商46家,2013年产能18亿平方米,数倍于需求量。不止如此,目前40多家隔膜生产商,有出厂产品的不到一半,通过下游用户认证的不超过10家。2013年,在价格战的影响下,国产隔膜价格跌幅超过30%。在中国企业进入隔膜行业之前,隔膜毛利率70%,目前国产隔膜毛利率低于30%。几年前隔膜价格为7-8元/平方米,2013年价格大多在4元/平方米左右。

  另外,即使特斯拉带动电动车消费,刺激锂电池生产,需求增加也非常有限。一方面特斯拉车型售价昂贵,针对高净值人群,最终购买量不会太高。另一方面,近日,杭州开始进行汽车限购,汽车限购已经延伸至二线城市,此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一线城市进行限购。城市拥堵的交通会降低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