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实现电池技术突破还有哪些瓶颈?这些你需要了解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3 11:56    点击量:
多年来,电动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努力实现电池技术方面的突破,以改善自家产品的续航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比如特斯拉就为旗下车型提供了高达100kWh的电池选项,且即便是入门级的Model3,也配备了数以千计的锂电池。不过近日,一家名叫Innolith的瑞士电池初创企业,却宣称他们已经打造出了全球首批1000Wh/kg的新型高密度锂离子可充电电池

作为对比,特斯拉Model3采用了约为250Wh/kg的2170电池,且后续有望提升至330Wh/kg。此外,美国能源部正在资助的一个项目,也希望将能量提升到500Wh/kg。

鉴于新旧技术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很多人对Innolith的说法表示怀疑。如果该企业能够拿出其新型高密度锂电池的商用成品,则有望为电动汽车带来620英里(1000公里)的续航。

Innolith主席AlanGreenshields在接受TheVerge采访时称:“这是一项巨大的飞越,其1000Wh/kg的能量密度,约为当前最先进锂电池的四倍”。

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军者,当前特斯拉与松下联合生产的电池,最昂贵的型号也仅能支撑330英里/530公里的续航。更别提其它的汽车制造商,还在努力实现类似的目标。

除了锂电,也有一些汽车制造商在寄希望于固态电池技术。比如HenrikFisker就表示,新技术有望带来500英里/800公里的续航里程。

据悉,当前大多数电动汽车都采用了基于电解液(湿式)的锂电池,但固态电池采用了固体的导电材料来制作。遗憾的是,其仍停留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实际运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惊奇的是,Innolith的方案,仍基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但有一个主要的区别——其采用了有机、且高度易燃的电解质溶剂(类似盐的材料),替代更加稳定、但不易燃的无机物。

即便如此,Innolith还是声称——你可以在电池变得‘不那么稳定’之前,获得更加瞩目的巨大能量。这样可以带来两方面的益处,首先是消除了火灾风险(没有什么可燃烧的),其次是摆脱了系统中反应最为活跃的部件。

相信一直关注前沿材料科学的朋友还记得2017年哈佛大学在《Science》发文称制备出“金属氢”,轰动全球,只是后来该“金属氢”样品莫名奇妙地消失了。

而近期,山东大学科研团队对于金属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重大关注。

那么什么是“金属氢”?它又为何受到如此巨大的关注呢?

据介绍,山东大学赵明文教授团队提出利用碳纳米管高机械强度的特点,在碳纳米管中以相对“较低”的压力制备与保护准一维“金属氢”,并由此发展出相应的理论模型。

这项理论成果日前在NanoLetters上(一区TOP期刊,IF=12.712)《纳米快报》发表。

自1935年Wigner和Huntington预言高压下“金属氢”的存在以来,“金属氢”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被称为高压物理的“圣杯”。

“金属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的超导特性。理论计算表明:在450GPa下(1GPa=1万倍大气压),“金属氢”具有接近室温的超导特性(TC~242K)。但是,如此高的压力对于实验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令实验论证步履维艰。

2017年,哈佛大学的课题组在实验室里成功制造出495GPa的超高压力,首次报道了真正意义上的“金属氢”轰动全球,可惜后来该“金属氢”的样品莫名奇妙地消失了。

因此,如何在相对“较低”的压力下获得“金属氢”,成为目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图1哈佛报道的金刚石高压砧正在压缩分子态氢气的示意图。在更高的压力下,分子态氢会转变为原子态氢,如右侧小图所示。

最近,山东大学夏曰源教授、赵明文教授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制备“金属氢”的新方法:利用碳纳米管高机械强度的特点,在碳纳米管内形成超高密度的准一维“金属氢”。

产品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