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热线: 400-678-3556

宝鄂文库

电池回收难做到底是因为什么?国际电池制造标准缺失是关键!

来源:宝鄂实业    2019-04-24 02:04    点击量:
新能源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循环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事实上,我国对新能源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利用高度重视。2018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信部还在2018年7月份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建立“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对新能源动力锂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检测。张天任表示,“这些制度措施,对加强报废电池的综合高效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张天任看来,新能源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循环利用仍是一个新兴领域,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回收体系尚不健全。汽车生产企业、电池制造企业、回收企业、再生利用企业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权责不够清晰;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支撑。

二是再生技术尚未成熟。在拆解环节,由于电池结构、材料体系、封装规格、电池余能等均没有统一标准,导致拆解难度大,自动化水平低,主要靠人工完成,成本居高不下;在冶炼环节,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的技术不够成熟,经济效益不够明显,甚至出现再生材料的收益低于回收处置成本,制约了再生企业的科研投入。

三是激励措施不够有力。锂电池再生利用目前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需要有力的财税政策予以引导扶持,目前相关财税激励政策不健全,扶持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为更好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利用、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张天任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报废电池的回收及再生利用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如电池余量的检测标准等。同时,鼓励具有产业优势的地方编制新能源锂电池监管、回收、循环利用的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出更符合产业实际、更具可操作性的国家层面的实施方案。

此外,张天任还建议,要加快研究制定财税优惠、产业基金、积分管理等激励政策,研究探索动力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统筹现有的资金专项,对回收体系的建设,再生冶炼的科技攻关等,给予资金补贴;确定一批标杆企业和示范项目,优先推荐其申报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探索建立政府资助引领、企业和社会资金多元投入、经济和环境效益共享的资金保障机制。